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起居養生之五-新常態東方預防醫學實踐(3)

◇臉部、

所謂頭臉。有頭就有臉。臉部在預防醫學早期反映疾病的預知與預判,十分十分重要!這裡僅僅是一個筆記式提點。

一名醫者,尤其是中醫,必須放下成見,好好學習相學的臉相術、氣色術、聲相術,這樣在症狀預判上才算是完整。我是每日大清早都有自己檢查臉部與舌象的人。風雨不改數十年。

雖然,比如我本人,有時候會誤判,但是事後有理可循,至少不會誤到無視無知的低水平。

舉個例子,公元2000年某個半夜三時,當時期我正在趕寫一部小說,靈感如湧泉不停的排下來,於是犧牲睡眠時間,熬夜寫作!那日深夜感到有些疲乏,洗臉的時候看見自己的臉著實被ㄊ嚇一跳,象鬼一般!

兩邊魚尾皺紋很深虛浮,墨綠色闇滯,兩目紅絲貫目,舌象紫氣,牙齒流血,心震。可以想像?身體已經不行,可是腦裡的所謂靈感尚且在飛揚不絕?

當時立馬去睡,此後停止寫小說頗長時間,即使靈感消隱也不會可惜了。

前述這個證正好是近年來多宗”過勞暴斃”的死亡事件,他的邊緣症狀!如果明知故犯,硬撐,很大可能性會暴斃。不是玩的。問題是:落在打工仔,能自主否?打工一族有多少選擇權?


2025年2月27日星期四

起居養生之五-新常態東方預防醫學實踐(2)

 ◆頭部

大腦。頭為諸陽之會,這是中醫的常識!一般上的說法是,身體經絡的陽經都上循頭、腦、臉部,陰經上不了。我的體驗是,陽能的含義很廣,包括陽氣、正面思考,諸如此類。

道家修行法門,全部、都是,修補腦法、開發腦法。我真沒有過度詮釋,胥視個人悟性。


中藥方面,補腦藥計有:凡走督脈的藥都是;開竅藥都是;醒神安神藥都是、補腎藥都是、補心藥都是。補氣藥都是。尤其開竅與走督脈藥,都是中藥開發大腦的潛在妙藥。但是,欲開腦神,首先必須健胃去濕,濕不去休想腦清明。前面已述,大腦陽能和大腸陽能互起呼應,大腸陽能衰弱,也休想腦能良好。這個不是危言聳聽。比如身不乏而目睏,這是大腸陽虛的表徵!經常發生在駕駛昏睏!防止自駕昏睏的辦法就是減少大腸的負擔!

道家功法十分強調練丹田氣。可以這麼說,不煉丹田氣的人,光講道家都是屁。我曾經也是如此窩囊,可我遇善因緣,「屢勸才聽」。

凡事不可過極,用腦過度的人也會病,此事須知自己看,自己想,講多無益。舉個例子是我親身經歷,都盡可能舉例親身經歷,盡量不用病友的轉述。自今年元月元日起,遠離對屏苦思的作業,我給自己休息一段時間,轉去玩食物,研發中藥零食化的可能性。

須知埋首於食物研發,有動有靜,有香有味,大腦處在全方位軟應激中。

一旦完成了一個階段,就是本月分,七月中旬,靈感湧至,我想要回到屏幕前面繼續苦思!午後開始才苦思不到半日,就發生「腦內國際會議」的現象!所謂國際會議指,腦內發生會議,有很多人一起討論一個主題,往往有聲有色,有型有款。但是一旦迴轉念頭,醒過神來,全部內容都忘掉一乾二淨!現代人怎樣理解這個我不須要理會,都不是結論,都是猜測與推測。佛家說這是獨影意識在作怪。

這個時代,當你一走出去街上人間,誰不在胡思亂想?止不過多數人不會承認,更多數人不知曾經發生過的這一類內指事。

道家認為這是魂魄游離!道家認為魂魄和那人的心主的聯繫是"離合"關係、離合這個概念最遲也出現於北宋!我不知道汽車離合器(clutch),這個神翻譯是出自哪神之手?魂魄與心主的關係確實如汽車離合器那樣的關係,既此離此。

知曉這個道理者,便會如何收斂心神了。須知智能時代來臨,我們現代人對待人腦的認識,充其量尚且處在皮毛的階段,有人竟擔憂著AI會取代人類?我說不會,然而這是題外話!

關於大腦的醫家與道家的說法,都在這裡了。我個人的遭遇,收攝心神要比吃補腦藥來得有效!


西醫耳鼻喉科,都落在頭部!都會人的生活作息都趨向複雜化,耳鼻喉科也趨向複雜化。但是我堅信,病情的演變再怎樣複雜,在他病發的起初,一定可以預防,一定是比較單純的型態。預防不及者,可以控制調養。調養不及者,才進入臨床醫療階段。即已陷入這個局中,就會發生很多不及,活人不需要很久都變成了該人。該人即指,活該並該死之人。

比如耳朵病一旦發作,自己看不見,自己亂來必定引發變證,現在網絡方便,以前少提的事比如耳朵病,現在網絡上有有很好的探討。由其貌似不起眼的掏耳動作,可能會引致大病,動大手術,不可不慎!

◇大腦養生心法:(1樂觀。(2做事有始終。(3不可以熬夜。(4吃食住重營養。(5 重視陽氣。(6 學會欣賞與品嘗。


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卷九十三(1)

 [卷九十三提要]

中國人的傳統把五福之一長壽,形容為景福,顯然將此看得很重!一個人長壽,是其仁德的表現!事實上歷史告訴我,一人的仁德未必可以扯上長壽的關係,但是我無意在這裡扯下去。道家更上一層樓追求永生。本文提出「神仙可學論」。永生是對待生命的一種方式,長生不死幾乎就是代表了一次生命的最高智慧的表現!

有人說道家哲學是「逆天」的!這種說法甚囂塵上,綜觀全世界宗教或者靈學思想,都不如道家那麼殷切地設法成仙永生!這是一項大課題,當今地球上,究竟有沒有五百歲以上的活人?我聽過有兩千歲的,躲在希瑪拉雅,也躲在緬甸那一帶,但是空穴不來風,來風必有期。我的理解則是,這些五百歲以上的人,其實他已經是化人,可以隨意顯形露跡,或者不顯形不露跡。興許道家的教化主張奉獻於人世間,留形駐世,「仙家」正是典型的道的教化的信使,隨緣點度!這無疑是十分務實的。內文提到海空與曜明兩位真人,思想價值著落點不一樣結果大異其趣!(C093-000)


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卷九十一(35)

 [浤瑆詮釋]

1-玄宮:墳墓。(<蔣力生版>P553-P558)

2-皮好:表面愛好。(<蔣力生版>P553-P558)

3-「骨空形振,」震搖,指十分微細的震搖,平常人難以識別。

4-「洞醉」,洞,這個用法僅見於道典!指集中、很大。

5-「行不引物,責人宗匠。」日常生活之中觸物不觀念因緣與來源,一旦有點不遂心,就會責備造物宗匠。

6-「九孔塵埃」,這是相學所探討的象徵,很難在此詳述。不是一般的形容詞。相理上經常提到鼻孔及耳孔的塵埃,以及耳前腮幫的塵埃。

7-「地里」和鄉里的用法一致,故「里」不改作正體字裡邊的「裡」。

8-表見,同表現。

9-考慮將整部七籤原文清除掉標點符號,還原本來面目!

10-「空景」指原本已修到想看就能看見的內景,而今一瞬間轉成空景無感,行者自知。

11-前文「赤子悲鳴」、「赤子騫揚」、「遊神駭於赤子」、「赤子號泣於中宅」、所謂赤子,皆指心神。心神受傷,那人經常處在不安定狀態之中,經常自感到心區的顫動、震動、悸動,經常會被誤認作是心臟疾患。「騫揚」的形容詞比較傳神,就是這個感覺,如不羇之馬。(C091-19)(net譯文6/7)


2025年2月24日星期一

卷九十一(34)

 [譯文]

七傷

真人說:修道學最貴六合﹝東西南北上下﹞全面,但也須知慎戒七傷。

第一傷:身負修真的志向可是卻做出行為偽善的事,外相也已經讓人們可以看到他的淫色並已喪衰真神,魂液也已泄漏,兩目精光枯乾。氣不聚,魄零離,骨髓空虛而形體震搖,五臟神也會悲泣於委身枯窮之臟腑,此事已被天關所聞悉。於是真仙都遠逝不護,那人則與凡塵結因。與九地土府同符同氣,豈能恢復得仙種子?

第二傷:雖然外形在道,貌似有在念真,而心中卻常常抱著陰賊,凶惡的情緒越來越熾。願人破敗,嫉賢妬能。口美心逆,面歡內嗔。在形表上爭論得失,並妄造罪原。毀慢同學,攻伐師友。這種劣行劣跡已被天地水三官所記標為惡門惡種,原本護身的仙真皆高高遠遠地離逝,反而是邪魔漸漸攻身。其人走動的時候顯露出灰暗的形景,反之,明亮的體神顯得十分不安穩而呈飛散之狀。這種負能量必定會引致其人心性趨向枉橫,讓他作惡的因緣進一步以更快速的進展推至極點。魔考期滿了,體形也已變灰,又泯滅自己的神性而墮入九泉,圖謀而來的高尚玄名,卻豈能保任自然呢。

第三傷:飲酒洞醉,損氣喪靈。五臟腑真氣攻潰,駐於體內的萬神都會震驚。魂魄飛散,內外朽零。腦神本室變成了空索,心神赤子也會悲鳴。真仙高高遠逝,邪魔趁虛入形。如此要來學道,徒然損害精誠而已。雖然先天具有玄記可以為道器,空白滑失有如美玉的靈名。於是身神分離,神昇上宮,身灰幽冥。即使恍惚求延,也是年年徒然,光陰豈焉為你久停?

第四傷:日常生活之中觸物不觀念因緣與來源,一旦有點不遂心,就會責備造物宗匠。心中忽悠了,口嘴上也顯露惡形惡狀,罵詈無常。嗔怒或喜笑無常失節,性乖而不恒穩。氣激敗壞而神散志搖,內真飛楊。魄離魂游,身上九孔竅都蒙上了塵埃,五臟神漸漸衰喪。這一切皆是由於性情不純不真,行出不祥。真仙高逝,外痾入形,如此學道,將欲如何承蒙仙佑?雖然天命中有帶來玄圖,時間到了不免遭殃,只好望仙日悠,地里日長。

第五傷:或者有些人天命裡頭帶來的玄圖已能表現出來,於是得受天賜寶經;或者命運中能遇靈師,授獲啟授神文,但其人自以為是而不依科盟,漫泄天真。即使投刺名山,使青宮有錄,金闕結篇。可未經九年期滿,便輕率傳播人,流散世間。輕忽真道又泄寶,必引致考結己身。徒有玄名,反而拖累體內七玄﹝住於七竅的真神之炁﹞。仙道高逝,死後沉淪幽泉,長充鬼責,萬劫不復。

第六傷:﹝尤指禁戒期﹞身履殗穢,靈關失光。五神飛散,赤子騫揚。邪魔來攻,內外交喪。如此輕率來學道,望成反傷。真仙高逝,溷濁中空景孤獨地沉淪,如何能夠期冀成仙呢?

第七傷:啖食六畜之肉,殺害性命以滿足口慾之美。屍氣充滿藏腑,殺伐生形並且非廢自己的本性。引致真氣擾亂了靈門,神不聚,赤子驚駭。魂魄不能安住自己的本位而游竄於七竅宮宅,濁滯則纏繞口齒之間。自己本已俱在的仙真高登玉清,這個肉身肉形卻早已地里。突然俱有玄名帝簡,也難免不死。

高聖帝君說:為學之本,當以防範七傷為急。既然有機緣瞻眄真道洞門,也是有緣披睹真道玉篇,若是堅決不犯七傷之禁,必將坐待靈降,白日昇晨。如外勤存學,內不遣《七傷》者,不守此最基本的自律,如此一來勢必將會望成而反敗,期翼生生而反而消亡,希翼獲吉而反凶,欲求真靈飛昇反而沈淪。靈仙遊高清,五神散八荒,赤子號泣於中宅,遊魂悲鳴於地府玄宮。所以同樣是學仙之人也有成敗的不同相像,上學之士必遵《七傷》,篤尚之士,熟精其真。那些修士有了神明暗中挺助,以能應觸玄圖,若修得瓊胎,昇辰達至紫虛的境界,道名道姓題於東華仙宮,也得呈現《七傷》檢文,不犯始能通過。若不能通過,這個神明挺助使見得的靈篇即不准妄予披閱,天界寶文不可見得。得見此文,皆玄質合仙。九年修得,克期而得飛行玄虛,上昇玉清。(C091-19 

2025年2月23日星期日

卷九十一(33)

 [浤瑆詮釋]

1-前一段的文字十分淺白,不必白話翻譯。但已略改數個字:慾改欲。姧改奸。塗改途。

2-「先身」有二義,以前,又作前一世。

3-八難:難,讀nanˋ。八種難難,佛家與道家都有多種解釋,此處取《北斗本命延生經註》:指八種惡疾:癱、瘓、癲、癇、瘋、癆、蠱、癩。

4-「今身所行,與先不異。」指不忘初志。

5-四司:二十四司乃是城隍爺的行政幕僚,協助城隍爺處裡不同的事務各司其職,據傳是依古代官制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而其下又各分為四司,總共是二十四司而來。我的這個時代,可以簡稱作「公正執法的靈界」。

6-「疑二天真」不知所指哪二位神仙?但作為警示箴言看,這個可以視作先天真神﹝腎神﹞與後天真神﹝脾神﹞。我的環境裏頭,確實有人懷疑這個人體本具真神的存在而始終無法體認到其人本具真神的實像,我稱作「魔蔽我心」。

7-「飢渴務效」有作「飢渴務要」,效與要的差別,我會選「效」,比較體貼。要,有理論化之嫌。

8-段落文中三個「己」都是自己的己(jiˇ),不是已經的已(yiˇ),網絡資源都是用已經的已,這些人究竟要趕著去哪兒?奇怪!

橫罹,不是橫囉。網絡資源都用「羅」,自從有機器辨識字,這一類字體就遭了大殃了!這些人究竟要趕著去哪兒?奇怪!(C091-18段[浤瑆詮釋]畢


2025年2月22日星期六

起居養生之五-新常態東方預防醫學實踐(1)

 本文是第五集!

我的起居養生系列,顯然,內容核心有三大塊,意識形態、概念的正解、方法。

本文側重於方法的描述與指南。亦是<DuziDairy>的文集!<DuziDairy>是我的這15年以來所寫日誌。


開始的起居,僅僅是從日誌中輯出來,過程中逐漸領悟到這一塊正是當前世道所最缺,應當給予作更深入的介紹!

於是這是逐漸成形的一塊出土文物。古人所熟習的,虧缺掉了很久,今人從新把她拾回來。目下坊間容易獲取的關於起居的資源,該講都已講了,不該講也都已講,都很好看!都很熱鬧。

好吧!就以人的大體分部作為關鍵詞的索引唄!


2025年2月21日星期五

起居養生第五單元(14)

 【水的魅力】

養生,不可以忽略水。

作為一個臨床醫師,我主張喝溫水。

不論何事何種情況之下,都堅持喝溫水。

只有特殊情況才喝涼水甚至喝冰水。比如日式餐吃到芥末,餐廳會提供甜味的冰水。那不是給人牛飲的,而是啜含以解辛辣。

在怎樣的情況之下特別要求喝溫水?很多情況都需要喝溫水,但是我僅僅舉出一些如下、

早晨醒來第一口水就是溫水!沒有理由可以解釋,喝就是了。

操練任何功法,之前和之後都必須喝一杯溫水。

中醫的一些治療,比如刮痧、針灸,尤其是灸療之前、灸療之後都必需喝一杯溫水。有些艾灸舘採用香茅+香蘭葉煮成的溫水,更好!

芳香精油推拿,施術者與受術者操作之前與之後,都必須喝一杯溫水。

做愛做的事,之前與之後,都必須喝一杯溫水。

我曾經遇到過一些人主張喝沒煮過的生水,不稍很多年就可以看到很大的弊端,當然,除非閣下有仙骨龍資,你愛喝甚麼水都可以!

我也不主張每日大量飲水這樣一個說法。我不是不主張,而是親身測試一些時間就感到不對勁。凡事不可過極。有一個原則是須遵守就是,只要開始感到口渴,就必須立即補水。但是人的觸覺有遲鈍有敏銳的差別,應以自求多福,好自為之的原則對待。

自從我斷絕飯後喝冰水這個惡習,我的腸胃功能都有明顯的改善。


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卷九十一(32)

 [譯文]

七報

真人曰:負陰抱陽,因緣各異。捨死得生,果報不同。為善善至,為惡惡來。如影隨形,毫分無謬。善惡多端,福報難數。大而言之,其標有七:

一者先身施功布德,救度一切。今身所行,與先不異。必得化生福堂,超過八難。受人之慶,天報自然。

二者先身好學,志合神仙,崇奉玄科,敬信靈文,念善改惡,立行入真。今身所行,與先不異。得接帝皇,名書紫簡,上昇玉晨。

三者先身樂道,不憚苦寒,隨師執役,唯勞為先,飢渴務效,不生怨言。今身所行,與先不異。得策飛軿,遊宴五嶽,秉虛落煙。

四者先身貞潔,不淫不奸,不貪不欲,見色無歡,心如死灰,執固道源。今身所行,與先不異。得報靈人,超度三塗,五苦不經。

五者先身施善,願天普隆,同得昇度,去離八難,眾身不過,己身不安,割己之服,以拯窮寒,捐粮餉鳥,遺物空山。今身所行,與先不異。四司稱善,感徹玉皇,書名紫簡,禮補上仙。

六者先身忠孝,恭奉尊親,崇敬勝己,宗禮師君,腹目相和,如同一身,心無嫉妬,口無輕言,內外齊并,動止合真。今身所行,與先不異。得受靈入,不經三塗,超過八難,善善相注,福福相資。

七者生世不良,懷惡抱奸。攻伐師尊,訾毀聖文,不崇靈章,疑二天真。外形浮好,假求華榮。口是心非,行負道源,竊盜經書;不盟而宣;泄露秘訣,流放非真。今身所行,與先不異。違科犯忌,身入罪源。七祖橫罹,責及窮魂。身死負掠,食火踐山。三途五苦,萬劫不原。楚撻幽夜,痛切其身。夫欲修學,熟尋此文。改惡行善,速登神仙。(C091-18) 


2025年2月19日星期三

卷九十一(31)

 [譯文]

十三虛無

老君說:修生這回事應遵從十三則:虛、無、清、靜、微、寡、柔、弱、卑、頓、時、和、嗇。

一是、遺形忘體,恬然若無,謂之虛。

二是、損心棄意,廢偽去欲,謂之無。

三是、專精積神,不與物雜,謂之清。

四是、返神伏氣,安而不動,謂之靜。

五是、深居閑處,功名不顯,謂之微。

六是、去妻離子,獨與道游,謂之寡。

七是、呼吸中和,滑澤細微,謂之柔。

八是、緩形從體,以奉百事,謂之弱。

九是、憎惡尊榮,安貧樂辱,謂之卑。

十是、遁盈逃滿,衣食粗疏,謂之損。

十一是、靜作隨陽,應變却邪,謂之時。

十二是、不飢不渴,不寒不暑,不喜不怒,不哀不樂,不疾不遲,謂之和。

十三是、愛視愛聽,愛言愛慮,堅固不費,精神內守,謂之嗇。按、視聽言慮以「愛心」去應對,則不會偏激﹝不費﹞。(C091-17)

[浤瑆詮釋]

1-前文一段,無須為白話翻譯而翻譯。

2-麤踈,粗疏。

3-「廢偽去欲,」偽,有說沒有,沒有說有。

4-「緩形從體,」作:緩形縱體,出自內經。對待這個形體的執著都放下,順應萬變的環境。

5-隨陽,靜止與動作,心中都能光明磊落,不受負能量﹝邪﹞所束縛。

6-「不…不…」作:不過於……不過於……

(C091-17段[浤瑆詮釋]畢(net譯文5/7)


2025年2月18日星期二

卷九十一(30)

 [浤瑆詮釋]

1-彷徉,排徊不盡,遨游。引、楚辭.屈原.招魂:「彷徉無所倚,廣大無所極些。」特按、些,此二陰陽兩極。

2-知同智。

3-辨:古代土地面積單位,九夫為一辨,七辨為一并。「不治而辨」常用於醫療。此處指一般的意義:不管理而﹝人民﹞能分辨是非。

4-有待:(1)有所等待。《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宋.歐陽修.瀧岡阡表:「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2)佛教用語。指人身。因人身須有資藉才能維生。《高僧傳.卷五.釋道安》:「高平郄超遣使遺米千斛,修書累紙,深致殷懃,安答書云:『捐米千斛彌覺有待之為煩。』」

5-「其知不萌」,知通智。萌通氓(人民)。此處取「懵」,蒙蔽。

6-以道為循:以道為依據。(<蔣力生版>P553-P558)

7-機械知巧:乳酸菌君子群都喜歡譯作:「奸邪巧詐」,這個我不依!這個是將古代的「貴」莊嚴化,將「賤」妖魔化的陳腐思想在作祟,將「小人」極端化。我說,機械智巧,也應包括積極的思考,比如科學數理的思考。

8-乳酸菌君子群的業習有三大塊:一、不容異塵異音,一如乳酸菌的生態一樣;二、習慣以家長式的一廂情願的想法企圖去支配他人……三、以為一個念頭就可以轉變這個世界。

這一段講解「真人之游──純粹素樸之道。」我詮釋的道言道語一定是偏向於積極面的。(C091-16 段[浤瑆詮釋]畢


2025年2月17日星期一

卷九十一(29)

 [譯文]

老君說:所謂真人,他的「性」是合於道的。﹝含道性的人,他對待這個宇宙人生總是抱持著一個其本態度即是﹞若有若無,若實若虛,知道治理內心卻不欲知外在的俗世。心裡明明白白的入於樸素無華,「無為」而歸復淳樸。「無為道性」的人,能體認自己的「天性」並能與自己的本神保持懷抱關係。「無為道性」可以讓人神遊天地之間,茫茫然、彷徉翱翔無依於塵埃之外,逍遙於無事之業。人間的知識,諸般機械智巧,奸邪巧詐皆不會放在心上。審真而不附物情。能見事理的變化無常,而又能守其宗藪。內心意識專注,但又能思慮通遠而將道理綜合歸納於一。安居的時候不為了安居而安居,行藏也不知所行所藏。不學而知、不需看視而見、不為為而成、不治而辨。待有感才應,待產生逼迫感而後才動,不得已而用。譬如有光並不耀目,譬如有景並不炎焰。以「道」做為遵循的軌道,對生命有一種篤定感而虛篤廓然,清靜無為。將生死視作一次的轉化,將世俗萬異視作一方局面。有精炁欲動而不假以使,有精神而不亂行作。守拙而大渾大樸,立命於「至精」之中。他睡寢沒有發夢,他的智慧不會被蒙蔽,他的舉動無形無式,他的安靜沒有一個形體。存在仿若不存在,生活著卻如死逝,出入沒有間隔,可以役使鬼神,所以他是能假使「道」的一個人。假使「陽神」通達而不衰耗,日夜沒有陰隔﹝即言白日與夜晚皆有光芒﹞而與萬物同步充滿生氣,此即是「合於道而生其心」。於是這個肉形有散亂靡靡的時候,而這個「神」卻未曾改變自己的本質,以不化應化,故能千變萬化,故能千變萬轉,沒有一個終極的時候。由於化而復歸於無形,﹝更高一個層次的﹞不化則與天地俱生同步。於是「有生」貌似「無生」,「有化」貌似「無化」。這是真人之游於道的狀態,這是純粹素樸之道。(C091-16)


2025年2月16日星期日

起居養生第五單元(13)

 【丹頂鶴功】

師曰:「這一式是操練丹田一點陽秘法。我用六千元(馬幣)去跟一位老人學來,他說是祖傳秘法……」

丹田氣的修練法門,道典中有很多!已說過的不再贅言,這裡介紹徐,強興道士所介紹的一種方法,此功法名為「丹頂功」,可以獲得「丹田一點陽」如下!

丹頂,取丹頂鶴之像相,於是、

第一招就是取丹頂鶴頸之像相,略歪一側,讓首低下,讓頸背盡量延伸向前下彎,盡量以達致咽喉似是已折疊閉氣為度。就保持這個姿態,閉氣若干息,立勢,放鬆,乃以自適為度,不可勉強。收功時作出鶴頸伸輪的動作。沒見過鶴,參考鵝鴨頸亦可。沒見鵝鴨頸,想像自己的轉頸的樣子亦可。

第二招:立正。作九十度行禮狀,彎腰的時候呼出息,默念123456,徐徐至6數,已經是彎腰到了極致,徐徐起身,並讓氣息自己回來。

第三招:立勢,吸肛,調呼吸至丹田,反覆進行。

第四招:環抱。如抱球功。保持抱球勢,彎腰至極,深深吸氣才起身。

第五招:以上的相反。出息的時候腹鼓。吸息的時候腹緊縮。重複前述諸動作。

第六招:練六氣訣。觀念金木水火土應五臟。

如此按法勤勤操練,可以練成「丹田一點陽。」當這「一點陽」練成,你就可以心想事成,點石成金。


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

起居養生第五單元(12)

 【康恆德諧振功】

有滑鼠手、簡訊頸的人可加練這一式、

我去湖北十堰訪康,恆德老師,他創立一個功法可以使膏肓穴的滯氣通暢,康老師的功法稱為:諧振功。其中一式通膏肓穴的功法是這樣練的:

彎腰前俯,兩手臂前後甩。伴隨著後足跟一蹬一蹬,如此反覆做一直到身有柔軟。才開始做下一式、

保持彎腰前俯,兩手向後盡力伸展,兩足跟頓一頓、

兩手轉向前停於額上方,握固﹝就是說大拇指包在四指內,握如拳﹞,

在拳一扭的一刻,使力將兩肘向後頂,貌似有壞人從背後襲擊我用肘向後頂他,

順其勢後足跟也一起一蹬,

如此做,經常做,可以改善膏肓的不適感,由於這裡是自手比較難以碰及的地方,一發病就會很難受。通常是從麻癢開始漸漸發疼而不俐落。


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

卷九十一(28)

 [譯文]

作為修士,他對待宇宙人生必有一個定見,一種對待宇宙人生的大原則;比如女性亦有不會改易,毫不妥協的行儀。修士不恃勢利而自尊,不須財帛而自富,不須用力而能自強。也不以財貨為利,不以貪勢為名。不以受到尊貴而產生自我感覺很安穩,不以感受到卑賤的遭遇而感到自危,或是誠惶誠恐。形、神、氣、志,各居其宜。形是生命的房舍,氣是生命的元始,神是生命的造化。一失其位,即形、氣、神三者皆傷。所以以神為主,形從而舒利;以形為主要的制令,則神雖從而遭害。貪驕多欲的人們,冥昧於勢利,受到世俗名位的誘慕,幾人可以有過人的智慧?在人世間高高在上,可即是精神日耗,形神相離越遠。久久浸淫其中而不想回頭,形閉而口距,一旦點到道言道語,他會即刻反彈,於是正道之教無從入手,於是不時發生盲妄之患,心智不爽。精、神、氣、志四種氣質的人,若能靜慮而能日充以壯其神,若是躁焦不安反而日日神耗,加速衰老。所以聖人持養他自己的神,將自己的氣調整到和弱下來,不屑於他自己的外形,而甘於與道沉浮。如此,對待萬物的造化上,他的心智無不能同步感應,人間百事的變化無不能應觸。(C091-15

[浤瑆詮釋]

1-「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其位,即三者傷矣。」浤按、「即三者傷矣。」,原誤作“二”,改。

2-「故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古文女同汝,此處應是指女,以對應士。

3-「口距」,距同拒。有作「形閉中拒」亦可。


文中「形、神、氣、志,各居其宜……故以神為主者……是故聖人持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沈浮。」養神氣形,不提到志,這是由於這個修行心志的決意是貫通全程的,他一定是坐在形神氣仨的基礎上,故不是養,而是相。(C091-15段[浤瑆詮釋]畢


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

卷九十一(27)

 [譯文]

守弱第九

老君說:聖人擯閉陰氣,而僅僅向陽俱開,能達致無樂無欲」的情境,即而沒有令到他感到不樂的事情,於是即便能感到「至樂極」的情境,才說是內心感到快樂,但不表現出來。才說樂於內,故能自樂,這崇高的意緒情境引致他能夠以敬貴的心意對待這個世界。為何會至於如此情境呢?因為他的胸懷能夠以天下大格局作為鳥瞰天下的視角。天下旨要,不在彼﹝物象﹞而在我﹝心我﹞,不在人﹝性情﹞而在身﹝觸受﹞,若能駕馭這個肉身的觸受與認知,即便是萬物皆備悉於我心。﹝但是這個也有一個副作用﹞於是能夠通達心術原理的人,即便會嗜好而憎外擾,﹝這一類修行人總是:喜歡自己的世界,享受自己內在那個欲好,於是古儒提出「慎獨」這個概念。我的道友說是:正面的孤獨。﹞是故無所喜,無所怒,無所樂,無所苦,萬物與道暗合,無非無是。(C091-14)

[浤瑆詮釋]

1-內樂而外不樂:內心感到快樂,但不表現出來。(<蔣力生版>P553-P558)

2-心術:思想心計。

3-萬物玄同:萬物與道合。(<蔣力生版>P553-P558)

這一段講述「萬物玄同」之理,說來輕鬆,但做來不容易!(C091-14[浤瑆詮釋]

2025年2月12日星期三

卷九十一(26)

 [浤瑆詮釋]

1-「為天下牝,」牝:此指柔弱。

2-「天道自然」不做一般世俗的譯法。有:天道「自」然。也有:天道「法」自然。也有:天「道法」自然。

3-惡,讀音wuˋ。

4-侑巵:youˋzhi侑,勸酒。巵,古代一種用來勸人戒驕戒滿的酒器。

5-「日中則移,月滿則虧,」以目觀測卻能感受到當他極盛的時候忽然轉移了,轉虧了。

6-弊不:biˋfouˇ「弊不新成」,不令發生新造的因果業行。

7-「日月是也」,應可以釋作:「日日月月都是如此。」

8-「日進以牝,」進,自策以牝道處世。

9-五守:「是故聰明俊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勇驍力守以畏,貴富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守天下也。」五守,我釋作:靜守以愚,安守以儉,憂守以畏,敬守以狹,謙守以讓。「貴富廣大守以狹,」此處「狹」不宜釋作狹窄,宜應釋作不張揚,故以一字「敬」表之。(C091-13段[浤瑆詮釋]畢(net譯文4/7)


2025年2月11日星期二

卷九十一(25)

 [譯文]

老君說:天道極即盈,盈即損,比如日月就是!所以聖人慎保沖和的真氣,不敢自滿,日子過得恰似山中的虛谷,則功德不衰,以此合入天道「自」然。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惡下,好得而惡亡,好利而惡病,好尊而惡卑賤。一般俗人都在做這些事,所以修行都不能成就;執著必不能得法。所以聖人法天,不為而成,不執即得,與一般人同具性情而道器不同,因此能長久。於是三皇五帝有一種戒酒的器皿,命叫侑巵(youˋzhi)。當盛酒適量的時候這酒器才會正立,若是盈滿,這酒器即刻傾覆。那知物盛即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所以聰明俊智的人善於靜守以愚,多聞博辯的人安守以儉,武勇驍力的人憂守以畏,貴富廣大的人敬守以狹,德施天下的人謙守以讓。這五守,正是先王用以守天下的方略。服使此道的人,不欲盈滿。也正是不盈滿,才可以而能夠弊不(biˋfouˇ)新成,不令發生新造的因果業行。(C091-13)


2025年2月10日星期一

起居養生第五單元(11)

 做有效的關節操以期讓他柔軟。

我的方法是,趁不閉氣的中間那一次,改以關節操。

我的關節操是藉何光興道士的方法,如下、

1兩肩關節向前轉7次,向後轉7次。兩手臂自然下垂,讓肩骨吊起兩臂,而不是兩臂的力推肩骨上!左右分別做,專心做,做的時候想著正在動的肩骨。

2磨頸椎法,讓下頷骨盡量緊靠胸前繼之肩骨上繼之盡量向後仰……,順時磨著一圈,逆時磨著一圈。務必十分緩慢,慢慢磨著過去,磨著回來。想像整個頭顱在頸椎上「休息」,任你擺布。來回磨3-7圈,足矣!別貪多。

3通帶脈。方法有很多,略。比如兩手拍打左右腰肌肉50下。(有條件之下)平時艾灸臍上一掌及臍下一掌這一區任脈。

我這樣做不久,100日,就不會頭裡燜脹,氣能上不能下的諸種問題都不再發生了。

久別的身煖,也回來了。


2025年2月9日星期日

起居養生第五單元(10)

 【閉氣關節操】

昨晚二時醒,六時入睡,八時多醒,10點復睡,12點出頭才醒!浪費時間!但是依然昏沉,於是決定以大禮拜+閉氣強逼自己開腦竅。全程這樣做、

Om(手舉高於頭上,掌對掌向) 

Ah(兩手對掌降至臉側) 

Hum(合掌於心前),

Sreh(卷舌音如Ser,雙手攤開)

反覆唸,一直到心平氣和,才開始大禮拜。至此以上功法是緣自成都陳兵教授。

以下功法是我結合雲笈七籤的功法、

大禮拜,面伏地,兩手臂越過頭頂伸直平放。此時自然舒氣一直到全身柔軟為止。

禮拜中至此,改反手合掌式,臉貼地面,兩掌合於頭背上。一旦反手合掌,便開始閉氣。默計秒數,﹝我可以閉氣20數,以前可以閉氣30數。貌似退步了,而是息長知長。﹞只要感到憋不住,即使微微憋不住也不可以逞強,徐徐起身。

慢慢起身。一邊起身一邊分六次吸氣。

當立直的時刻,腦內有氣串通。臉熱。肩脅燒灼。

若是腦不通氣,平時需要按一邊鼻孔出力排氣。再按另一邊,出力排氣。

調身至舒軟。


第二次大禮拜未必要閉氣!讓他轉一轉。間隔一次才閉氣。

這個功法是我結合陳乒老師之法以及七籤閉氣法。永遠記住了,東方的操練功法,一定是氣息徐徐,一點也不可以操之過急。若是動功也是要求微微出汗即止。往往遇見練功偏差的人,都是由於氣急,敗壞了。

四年前,我編輯到七籤講這個閉氣功法的章卷,於是按其法操練三日,搞到我死活不能,頭上腳下!必須中斷!

好不容易調整回到正常,四年以來一直思考此事,究竟那個環節出錯?100%按法操練,為何會發生岔氣?

原因也是我早已知道的,可是被我的性子滑過去!

速度/節奏太快了。必需緩下來!要命的是,必須緩之再緩,緩到必須付出十分大忍耐力才行!度過這一關即可以息長知長。

為了讓氣息暢通,平時操練氣息的時候必須同時做體操與關節操,尤其頸肩區的關節操,


2025年2月8日星期六

卷九十一(24)

 [浤瑆詮釋] 

1-稸,古同蓄。

2-萬,有指非常、絕對的意思。「萬物之多,」顯然指這個意思!

3-沖氣,沖和之炁,一個人可以感受得出來。

4-「見小」閩語謂「慚愧」。「柔弱微妙者,見小也,」正是見小的定義。(也有作:「柔弱微妙者」兩句:意為柔弱微妙的顯示其本來弱小的狀態,「儉嗇損缺,」節約緊缺的顯示其本來少有的樣子。

5-為天下牝,牝:此指柔弱。我釋作老二哲學。

6-「抑高舉下,」舉,這裡釋作「全部」。

7-「清淨辭讓,」辭讓而心清淨,現代人謂之「裸辭」,不帶一物。

8-跂者不立:踮起腳跟不能久立。

9-矜者不長: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持久。

10-強梁者:凶橫強暴的人。

注意:「見」在本文的獨特運用。

(C091-12段[浤瑆詮釋]畢


2025年2月7日星期五

卷九十一(23)

 [譯文]

守盈第八

老君說:天子以及他的公僕,都以天下一國為家,以萬物為資糧,懷抱天下萬有,可是一旦意欲「萬」其萬物,即人的意氣也會因此轉向氣實而志驕。大則用兵侵伐,小則居傲凌下,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因此聖人藉以「損之又損」的道理,堅持一個「道原則」而不妄作為,也不損沖氣。心懷慚愧而守護著柔軟的心,凡事採取謙退,進而無為的人生原則。人生原則皆效法江海,江海無須作為,也會讓百川自歸,故能成其大;聖人不用強,萬兆小民也必自歸附,故能成其王。愿為天下老二,因此可以長久。人能自愛,因此能自尊自貴。即使有了萬乘的氣勢加以駕馭,乃以萬物為功名。雖然權任至重,也不可以自輕,自輕則功名不成。天之道,大以小成,多以少生。於是聖人總是能以道心鳥瞰天下。柔弱微妙正是「見小」的註腳,儉嗇損缺正是「見少」的注腳。見小﹝慚愧心﹞始能成其大,見少﹝謹儉﹞始能成其美。奉天道行的人,抑高舉下,他看全面大局,損有餘,奉不足則是他的基本法則。江海處在地理不足的低處,因此天下水流歸附他,侍奉他。聖人卑謙,並能清淨辭讓,這就是見下了;虛心無為的人,這是見不足了。見下的人可以達致他所能達至的最高點,見不足的人可以成就其賢人之智。踮起腳跟不能久立,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持久。凶橫強愎的人也會死得很快,性僻滿溢的人,提早打包。忽然來至的飄風以及爆發驟雨,都不能終日,即使是小窪谷也都不能一下子就被驟雨盈滿。飄風驟雨而行強梁雄氣,因而不能持久而提早自滅;小窪谷在面對著強梁來襲之處地,也不得不奪下驟雨的氣勢。聖人因此而知執著雌牝﹝老二﹞的人生原則,去掉奢泰的行為與想法,不敢行強梁之氣。執持雌牝,因此能立於雄;不敢奢泰,因此能長久。(C091-12)


2025年2月6日星期四

卷九十一(22)

 [譯文]

老君說:上聖向宇宙大自然學習,其次崇尚賢士,再其下任用有能力的人。到了任用有能力的人的地步,已經是臨了危亡抉擇的時候。崇尚賢士,則是疑惑的源頭。學法於天的人,才是治天地的道理,是以虛靜為主。因知虛無而無所不受,虛靜而無所不能擔待,領悟了虛靜的道理,乃能終始圓滿。於是聖人以靜為治,以動為亂。所以說:「勿惑勿攖,萬物將自清,勿驚勿駭,萬物將自理,謂之天道。」(C091-11)

[浤瑆詮釋]

這一段文字,我稱它作「放養的虛靜,不待不惑」。進一步說明優閒的更高層次。

「勿惑勿攖」,不迷惑也不糾結。(C091-11段[浤瑆詮釋]畢


2025年2月5日星期三

卷九十一(21)

 [浤瑆詮釋] 

1-「不能見目睫,」目睫,原文用「塵曖」,已改。

2-撓:撓動,攪動。

3-「所以養生…」照用「所以」難道不可以麼?

4-「外不亂內,即性得其宜…」這個即,可以即是,也可以即可,意義稍殊。

5-鬱墐,堵塞。

6-擢拔:拔取。

7-「吾」在古文中除了表達普通的我,也是代表本我,此處沿用「吾情吾性」。其他地方的詮釋都是指「性情」。

8-「不能見塵曖」句,網絡資源有不同釋法,引百科《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八‧器物部三》:「又曰:今盆水在庭,清之終日,未能見目睫;濁之不用一撓,而不能察方圓。人神易濁而難清,猶盆水之類乎?」說明,原文「塵曖」不可理解,可能是早期的誤解,「塵」這個字不論是異體字還是正字,在植字的印刷時代,都很容易變成“目”,「睫」這個字更容易被誤作是「曖」。

悠閒不是一個人的專利。但是能識破悠閒哲學的人,一定是修行人。有些民族風俗看不起悠閒的人,整個社會風氣就是要你忙碌不可,閒門之前不見月﹝閒﹞,唯作朴木擋中道﹝閑﹞。道家是崇尚悠閒的。悠閒,不是散漫,更不是懶散,更不是野狂禪!

悠閒得否,清濁而已!有些人閒不住,即使是片刻的安閒也不能安住,這是由於其「水」不足以潤液。水足夠而始能寧定。始能處於德中。這是對內講。對外講,最難捨棄、擯棄六親之情的擾亂,不過一撓就亂了影子。(C091-10 段[浤瑆詮釋]畢


2025年2月4日星期二

起居養生第五單元(9)

 【結語】

比如,如果是婚姻諮詢,有兩位律師,一位曾經歷離婚,一位婚姻美滿,你應當請教誰呢?我主張諮詢有真實體驗的過來人。雖然,沒經歷過的他可能技術上與理論都能頭頭是道,然,充其量也是理想主義,而已。

與疾病相關的那些事,也是如此,有經歷的醫者,手法與想法都比較接地氣。

區區,自小都是亞健康族。所謂亞健康即指,健康處在將病狀態,但尚未病。老實說,行醫30年我沒見過真正健康的人,古醫書《內經》所謂「未病」,這種人我沒曾見過。

我的身上有22種症狀,都是輪班上台表演,我是那個守著一份詩情的觀察者。偶爾還會和他玩玩,都有紀錄在本人的「養生日誌」。這一份養生日誌已經寫了十幾年,亂七八糟的,但是他都一直給我靈感,是我在這一個主題上寫作的泉源。

趁這個行將就木的空隙,我要陸陸續續將他整理出來了。

起居養生,我的朋友堅持要我用「家居養生」。起居是古名稱。我為了領養這個用詞而沿用了!

養生的生活,不知幾時都已被我輩遺忘!《紅樓夢》大觀園有自己的藥庫,這個設施不僅僅是有病的時候方便大夫就地取藥,整個設施也是給觀裡人一次又一次的示範和警惕!

正在這個時刻,「疫情」尚在未明朗的階段,我們可以看見亂成一窩螞蟻的眾生,啥都不缺,就是缺一個對待生命的篤定感!我佛也無法度囉。

前文多處我的開頭「正當我行文走到這裡,有一鄉民投訴說他……」,這是真實情況,不是文采潤色。貌似「症狀道君」化身來提醒說,你終於要整理啦?別忽略了我!於是我就寫他了,否則我真是忽略了。

有些症狀真是讓我刻意忽略了。這一塊都要放在一個很特別地方講述。

其實,有效的養生並不複雜,若是複雜,就不能「生活」了。只不過有些知識,真正有效的知識,不可不知。

婦女的養生,上帝愛婦女,因此有特別的安排、特別的保護措施,千言萬語,由於你哥我不是女人,我取我師的生活模式,月經前一劑八珍,月經後一劑八珍。其餘保健品,通通丟掉。我在師旁18年,四十幾歲那年割除子宮(由於病人每日60幾個號,久坐加壓力……),今日七十餘歲,沒有所謂「荷爾蒙失調証」。

女人久坐傷子宮,男人久坐傷「邊度」?就會傷「個度」!我說是海底四兩金那個地方。慎之!

關於未來世界的醫療,我憶想中即,讓整個身體泡在一種我稱為「生機覆命湯」中,加上湯裡的能量波,這個波可不是現代的SPA,而是當時的高科技,經歷了深透認識人體的天機而設計出來的生命之波。

這是最有可能成為未來世界合理治療的一個方案。符合道醫三個原則,無創傷、一身神、六合。並能完整保留一個人的炁、神、光。

還有另一種方案是,好像現代過飛機關卡掃描的方案。可能是經歷了這個方案,才過度到「生機覆命湯」的方案。

本文原預估60千字,竟然給我胡扯出83’143字!(於0202-2020-0202大年初九被爆竹噪音弄醒而飛指對屏。於081018-2038起搞)(於1609-2022-2227審閱並修改錯字,91501字)


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起居養生第五單元(8)

 大腦開發術VS神炁光

道家修練的功法總體說來都暗暗指向開發大腦的目的上!但是由於當代意識形態已使到他自然採用隱比化形的手段來表述。

這一塊文獻整理頗費周章,由於原始文獻十分隱誨,必須首先經過一個程序即、我稱為「破解道諱」的程序,才可以開始有個入手處。

有關大腦面對面的說法,有一說即大腦有九宮,此說僅出自陶弘景編《登真隱訣》。沒見於別處,況且內容也不具體。我說具體的內容隱藏於咒語中,也隱藏於種類繁多的化形真人。化形真人分布於六合即、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後,都可以合化入於腦中。

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我認為可以破解!


神、炁、光,是道家修法所觀對象三大元素,幾乎沒有一法不涉及。這三大元素在現代觀點照看,都不離大腦功能。我認為透過理解這三大元素可以投射大腦的秘密。


2025年2月2日星期日

卷九十一(20)

 [譯文]

老君說:靜漠恬淡,所以養生;和愉虛無,所以處在德中。外不亂內,即是性得其宜;靜慮不動而和,即得安其﹝元神之﹞位。養生以安駐於世,抱德以壽終天年,可謂真能體道。若是如此做法,血脈不會鬱積墐堵,五藏也不會產生積氣,禍福不能擾亂到情緒,毀譽不能引致有如受到塵累的困擾。若不是有了這個人世間,又如何去濟世呢?有修行人也會不能擔待世時,身猶不能擺脫,更何況無道之人!於是也有兩目能明察秋毫之末的人,也有耳不聞雷霆聲的人;還有能夠用耳朵的靈敏聽覺調練玉石音調的人,可都是目不見泰山的雄峻磅礡。所以說一個人若是專志於細小的,必會忽略掉大局。而今萬物的存在是來擢拔「吾性」,以讓他顯露而更容易看見,世情也是來使到「吾情」倦苦而接受磨考!人身之「精」仿若泉源,雖有「欲」但勿讓他衰減,可以做到麼?而今盆中水清澄終日,亦不能照見目睫的細則,相比濁水只不過一撓,立即不能照見方圓之象。精神難清而易濁,猶如這一盆水。(C091-10)


2025年2月1日星期六

卷九十一(19)

 [浤瑆詮釋]

1-「誠達乎性命之情,」達,網資用“違”。應指「達」為是。

2-「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前一段已經提過,這裡我故意以不同白譯以釋義。

3-「節乎己,」這個節,不是節約,也不是貞節。而是指中(zhongˋ)其節,切到要點,中國人說很到位。

4-奄,同掩。

5-修達:條達。

6-辯解連環:敏慧能解拆連環。辯:聰敏智慧。連環:連結成串的玉環。《莊子‧天下》:「連環不可解也。」引、[<蔣力生版>P553-P558]


道家有一個見地:對待一事一物一情一性,當他看透了,自然就會放下不執著。這個說法也包括人生大欲。看透尚且還須看化。修行這條路落到道家,充其量就是一個字把他說完,這個字就是:化。


「真人」就是表裡一致的人。此處點出「真人之道」有這些:1-神無所蔽,2-心無負累,3-通同修達,4-澹然無事。5-勢利、聲色、詰辯、鬥智、鬥勇,都影響不到他的情緒。

「夫生生者不死,化物者不化,」引[<蔣力生版>P553-P558]道藏本作「夫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意謂產生萬物的「道」本身沒有生死,變化萬物者本身不會變化。這個說法可以參考。雖然用於此處顯然又是突然超拔到虛無的高度,這是道書文字的通病,應以更切身的角度去理解古人之心意,恐怕都是在講修行的現實意義。(C091-09 段[浤瑆詮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