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浤瑆詮釋]
這一段文字與來源《淮南子‧精神訓》的原文,稍有出入。
「血氣者,人之華也;」又可以釋作:血氣是呈現人身光華的載體。
「五藏者,人之精也。」更宜這樣來表達:五臟是人全身的「精」的大本營。全身都有精,不止腎精而已。
血氣外越了又怎樣?那人的人體輝光也會「外越」。我也只好這樣來做描述了。七籤其他章卷有提到「九頭鳥」。這種九頭鳥的輝光,不是血氣外越。有靈的人體輝光,其形其狀確實貌似九頭鳥,當然九頭只是一個兩極的說法,挪一下,有的人一頭鳥,有的人三頭鳥……看過孔雀頭轉動的樣子?以貌似閃動的方式很快速的轉動,這種型態十分類似九頭鳥人體輝光的形態。血氣外越則是成塊狀的,多數時候是呈現膠著不靈的。即使是很活動的,呈跳躍式的,予人一種躁躍不安之感,因此稱作「越」。血氣外越的面相望診也有明顯的徵兆,醫師都懂,不再胥述。
「胸腹充而嗜欲寡,嗜欲寡即耳目精而視聽明。」胸腹內有真氣充實,嗜欲自然寡淡,不需要很久的時間,嗜欲寡淡了之後,耳目精神而視聽清明。不會聽漏了,也不會看漏了。這一類漏氣的人家,我簡稱他叫作「無神」,閩語稱作「無頭神」,這個時代有很多。若是發生在舊時代這是要挨罵的。不久前我才遇到幾個,在短短一個小時內,他和她問了三次同一個問題,我也按耐著性子回答他「一模一樣」的答案,故意如此做的,以觀察他的神色如何。
這個「嗜欲」指廣義的嗜欲,佛家有個名詞叫:攀緣。攀緣是十分耗費能量的。比如有人藉假修真,去到書局必定會買些書才甘願,這些書帶回家有看沒看不要緊,也不急著,最要緊是他已擁有了這書。增長知識是很偉大的一件事,看書這一回事,更是文雅得很。於是可以堂而皇之借這個「文明之假」來修那個「嗜欲之真」。
五臟無離,五臟接受到心神的統率,稱作無離。此處應包括心臟﹝功能﹞也須無離,也需受到心神的統率。心和神離了,結果就如前列。氣意,就是氣慨與意志。行不僻,做事不極端。即言有氣慨、有意志,可行事不會偏額。這種無離,結果是「患禍無由入,邪氣不能襲。」能量很大。「無離」這個表法很神,在別處又提出「無隔」,也是很神!
由於多數情況都是無頭神之輩,「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見大者所知小。」
淫,指無端端,衍伸作散亂,於是外淫也是攀緣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亂目,亂口」有客家語、粵家語的口氣。滑,讀作guˇ。也是方言。
「以其生生之謂也。夫唯無以生為者,即所以長得生也。」此處「生生」有作:養生條件很好,才……若是釋作生、生,互相攀緣,亦可!被外在的有趣的東西緣了去,也是生生。等到有日那人不再受到外界的生為所擾,總算開始步入真正的養生的生活模式吧?
一般注家,諸如這一類表法:「能知一,即無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即無一之能知也。」若是譯作白話,著實讓人感到十分傷腦筋!「一,」這個東西指「道」,沒錯,但是活生生將「一」白話譯作「道」,那麼全句的文學韻味蕩然不存!(C091-03)段[浤瑆詮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