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星期三

卷九十(27)

 人有真實的本質則有德,有典型德的人,性情也真,積德行的人,性情也達觀,和氣的人氣質也聖。事情發生了,不行動而能知其事;對待那件事,人都不必出門親睹而能明其理,這個是所謂「他心力」。於是修道得法的人,行法不必用腳走出去完成他,因此而能有真正的足功能;處於下位而不讓,能承擔,故能成就高志。若欲興立道德太山的功德,須要心寬居安而可以獲得成就高業的成果;修行太極之道,要緊在於廣行道德才可能達致道果。因此真人都自甘卑下仔細,以致標遠。(C090-41)

1-「著德者」,我不以為釋作「積極積德的人」,當今世道這些人還不夠多麼?可是有幾人是真人?

2-「積行者達,」當今世道,努力累功積德的人未必能達,但是達觀之人必有積德。

3- 太山在太原西南方向,名出於南朝梁沈約(441─513年)等人所著《宋書》。此處「太山」是形容修道德的太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