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星期一

卷九十(17)

 推崇爭奪,尊貴武力,慫恿威勢流行,雖然名蓋天下,可是忠信殘委,違反人間紀律,斷滅天理,與善為怨,與鬼為仇,與惡為友。觸目所及世情,普遍上都飲食重味,多積珍寶。這些都是加重禍端的人們,帶來危亡的大多數。因此雖然聲名在青雲之上,實則人已身陷黃泉之下了。抓緊道德要旨,大固存亡的契機,並以「無為」的精神特色協助領導,以「無為」的精神向師長學習。性情寂靜旁若無人,以至於達至「無為」的境界﹝,你沒有那麼多觀眾﹞!確定「安危管理」的肇始,闡明棄與就,捨與取的淘汰原理的道理,是可以保全大局。剔除不安穩的元素,避開愧咎的元素,則始終不會引起殆亡。(C090-29)

浤按、

1-「無為」這個概念,十分糾結!我主張不作釋,保留古韻,讓後人隨個人悟性領悟。

2-「安危」二字,可以釋作安定、安全;危厄,危急。保留原字以涵蓋全義。又可釋作「安定是危險的開始,」我不喜如此來詮釋,這樣會帶來副作用,否定「安定」不是道家本懷。道家尊崇安閒。

3-「明去就之理,」即指,棄與就,捨與取的淘汰原理。古文去棄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