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日星期一

卷九十五(5)

 [浤瑆詮釋]4

前文淺白,不須為了白而白白!

這一段的要點:

1-最勝童子,勝,作善解、作醒解。領悟力最好的童子。童子,比喻赤子之心未悔。本性淳善。

2-這一段認為;識神,皆悉淳善,唯一不雜,與道同體。修行就是要將這個識神修回來,讓他如魚得水。

3-「汝等諦聽,勿生疲怠。」身上因果業行未解的人,偏偏每聽到正法,其人神識「忽」生疲怠,無法諦聽。

4-「心法,不可全以譬喻。」

5-靜法,雜物不能入。心法時生時滅,這是由於貪著利己所招。

六道:佛教所稱的天道、神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六種生死輪回的路途。

四生:佛教指世界眾生的四大類別,即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六濁:猶“六惡”。六種惡濁行為。詳見《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CTCWRI

六情:喜、怒、哀、樂、愛、惡六種情感。

六染:六根為六塵所污染。

性相:佛教所稱事物的本質及表象,性言其質,相謂其表。

四大結,六根、六濁、六情、六染,是也!(C095-0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