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

卷九十五(10)

 [正文]

栰喻

《海空智藏經》云:昔有國王以四虎令人養食,瞻視臥起,摩洗虎,令曰:若令一虎生瞋恚者,我依律法當斬汝命。爾時其人聞王教令,心大怖畏,惶惶無所。於是思惟,捨虎而走。爾時大王聞人已走,即遣少剛拔刀隨之。其人回顧,見後少剛,即便疾走。是時少剛以惡方便,即藏持刀,密遣一人,假為親善而語之言:汝可來還。其人不信,即入空城而自匿。既入城中,視諸精舍,悉空無人。既不見人,即便坐臥。聞空中聲,咄哉男子!此城空曠,無有人居。今夜當有四百賊來,汝設遇者,命不安全。汝當云何而得免之?爾時其人益增恐怖,復捨而去。路礙河水,漂流無有船舫,心又愁煩,即取種種草木為栰。復更思惟,我必住此,當為猛虎之所危害。若渡此河,栰不可依,當沒水死,終不為彼虎所傷害。即推草栰置之水中,身倚其上,還動手足,截流而去。當到彼岸,安隱如故,心大歡喜。(C095-08


[浤瑆詮釋]

如果說講故事,還是印度人講故事是此中高手。但是這一類比喻的故事,也很好看,無妨。其中國王、四猛虎、少壯武士,溫和的跟蹤之人,空城,空音,四百賊,筏,等等皆是藉物比喻。如前文所述,有無不離,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C095-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