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星期一

卷九十五(23)

 [正文]

真假

《升玄經》子明問曰:既無所有,以何為有?道陵答曰:以無所有,而名為有。又問:何名所義?答曰:形聲虛偽故。又問:何為虛偽?答曰:乃不住故。又問:云何不住?答曰:速變異故。又問:雖速變異,非無所有也。既已變異,果是有物可變,安得云無?答曰:向變異者,亦不言都無如虛空耶?但言一切所有,皆為非真。生者必死,有者必無,成者必壞,盛者必衰,少壯必老,向有今無,寒暑推移,恍惚無常。父母兄弟,妻子室家,朋友交遊,富貴強盛,豪勢欣樂,未盈幾時,豁然分散,死亡別絕,老病衰耗,諍訟忿恨,失心喪志。諸如此者,憂惱萬端,皆為虛幻,無一真實。惟賢人道士,知此非真,是虛偽法。思惟分別,得其真性。沖漠淡泊,守一安神。深解世間,無所有故。即亦俗法,守道念真,安神無為,得不死之術,昇仙度世,到長壽官,是名得無所得。又曰:有性常假,無性常無。雖有二名,求之則一。是則一體,而有二名。又曰:有無二名,生於偽物。形見曰有,亡形曰無。相因而然,並非真實。(C095-17


[浤瑆詮釋]

這裡「虛偽」解釋作「不住」。不是批評人格的虛偽。「假」字的本義是「借」,「假」字的金文作「山崖之下,兩人與物相付」。「有性常假,無性常無。雖有二名,求之則一。是則一體,而有二名。」這一句格言可以如此來釋:你所見的人事物的種種「性」都是假借出來而呈現,若不是假借,則看不見這個「性」。有性、無性是一體的兩種名。性可以理解作人事物的本質,猶指人的性情,真是一言難盡。借有性呈現無,借無性呈現有。在人性這一端,有而不用,無而能化。(C095-17 


2025年6月29日星期日

卷九十五(22)

 [正文]

若有說壞生者,與壞同體,云何得生?譬如一身,諸根同體,云何頭壞,而得足生?理則不然。以是當知,種子壞時,牙則不生。生壞同體,理亦不然。是故我言,壞時不生。壞後生者,生滅相離,云何為因?譬如種已先滅,滅即無牙,云何牙後從敗種生?以是當知,壞後不生。壞已牙生,理亦不然。是故我言,種子壞後,牙亦不生。又語曜明:種壞牙生,生壞一耶?生壞異耶?生壞一者,壞相相違,云何同體?滅則不生,云何生壞?生壞異者,異則非因。非因生果,理則不然。譬如虛空,非兔角因,虛空非因,生兔角果,理則不然。以是當知,異亦不生。云何不生?又語曜明:未壞生者,則種子體中未變,未變牙生,則無因,無因有果,無種有耶,理則不然。猶如無形,影則不生。形若未生,有影生者,當知此影,不從形生。譬如麻子未壞,油則不生。以是當知,未壞不生,云何有生?又語曜明:壞後生者,彼種已滅,滅則無因,滅後生牙始生,生則非果。彼種滅已,有芽生者,理則不然。猶如無乳,酪則不生。若無彼乳,而有此酪,是則酪有不從乳生。以是當知,壞後不生,云何有生?檢求生相,畢竟永滅,不可得故,是故無生。(C095-16)


[浤瑆詮釋]

末一段,可以參考他版本,如下:

「又語曜明:壞後生者,彼種已滅而後生,如滅持生牙始生。滅則無因,滅後生牙始生,生則非果。彼種滅已,有牙生,於理則不然。猶如無乳,酪則不生。若無彼乳,而有酪不生。則酪不從乳生。以是當知,壞後不生,云何有生?檢求生相,畢竟永滅,不可得故,是故無生。(CTCWRI)」

佛言:「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C095-16 


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

概念中医(13)

 詩曰:生命中的一葉方舟

你能夠體會逝年之不仁之妙嗎?

那一葉方舟幾時建好?

把最好的東西奉獻給這個生命!

你能夠體驗道德不德之妙嗎?

有美學家說中國人不談美只講善,

不德之妙不也是美哉善哉嗎?

天地來也悠悠,去也悠悠,

吾我方吋不失不許!

不德不仁或已被那隻少女纖柔之手所覆蓋,

等待那一葉方舟啟程……

悠悠。


2025年6月27日星期五

概念中医(12)

 使用中文的人至少有這些方便:美其名曰、顧名思義、道在不言、字裡行間。我不打算在此深入探討這些。但是道在不言,又在何處呢?答案已經告訴了你,就在不言之中,你不要在這裡講多多,去體驗他就是了,這個就是不言。

所以當你有了真實體驗,你才會知道“妙在不言”的真實場景!可是妙者,少女。你看名畫的處女圖,都是隻手“自然而然”的覆著下面那一塊方寸,這個就是不言。現實裏頭處女的海棠人參場景,她也是自然而然的“讓”她的手覆蓋在那一塊方寸之地!這個正是名畫之為名畫的名畫觀瞻!

名畫觀瞻喔,妙在不言中,不是畫家的刻意,而是大宗師的神來之筆。

美其名曰、顧名思義、道在不言、字裡行間。這四個層次我都講過了。


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

卷九十五(21)

 

[正文]

論種子

天尊告曜明真人曰:向問言:譬如種子,種子不壞,牙莖枝葉花實等法,從何而生?吾今問子:種子壞邪?牙實生邪?種子若壞,壞則無因,無因有果,斯無是處。牙生種壞,壞則不生,壞為生因,亦非有是,當知種子牙莖,枝葉花實,非生非壞,非因非果,非不因果。煩惱真相,亦復如是,非前非後,非一非異,非不一異。又語曜明:汝為種子壞乃牙生。今又問種子,牙壞時生耶?未壞生耶?壞後生耶?若壞時生者,以壞為生,生則不生。生則壞者,以生為壞,壞則不壞,云何種壞而得生牙?譬如蔭壤,身則不生,無蔭有身,理則不然。以是當知,種子既壞,牙則不生。無種有牙,理亦不然。是故我言,壞則不生。(C095-15


[浤瑆詮釋]

現代科學家都在研究植物抽芽的原理。這一段是簡單比喻麼?以下這一段若以別的版本是這樣來講:「譬如蔭壤,身則不壞,無蔭有身,理則不然。以是當知,種子既壞,牙則不生。種壞有牙,理亦不然。是故我言,不生者與生同功,不壞者與壞同體。」(CTCWRI)

可以做參考。我贊同這個說法:「不生者與生同功,不壞者與壞同體。」由於他頗能應道器。這個世間萬法,是同時性的。(C095-15


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

卷九十五(20)

 [浤瑆詮釋]

善達童子,興許也必是童子之心尚能得以善達。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法無老幼,童子得之。

天尊告善達童子曰:一切法生,皆從一本微華,種種相好,眾生迷惑不自覺知。當你也是可以如此幻無幻無好像念咒依樣一心念下去,也會「忽然覺悟」。道經「童子」之喻,正式比喻同時提醒當一個修道人,十時須具童子之心!

跛躃:足疾不能行步。

五逆:此指不忠、不孝、不慈、不睦、不義之人。

幻相:虛幻的形象或現象。

「不審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四庫本作「一華還是」。(CTCWRI)

「生死之業,」生死之業:四庫本作「生死異果」。(CTCWRI)(C095-14 


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

卷九十五(19)

 [正文]

爾時眾中有一童子,名曰善達,從坐而起,上白天尊:不審本微之華,中有自然之果,散滿法界,盡諸微塵,無大不覆,無小不入,為赤為白,為青為黑,為長為短,為大為小,為廣為狹,為見為聞,為來為去,為天為地。如是華果,浩溥周普,遍成法界,不可思議。不審一切眾生,同稟一華,云何諸緣各有差別,善惡不同?生死之業,苦樂殊形?返覆往還,受生各異?或生邊夷,或生中國;或生奴婢,或生人王;或生貧賤,或生富貴;或生跛躃,或生具足;或生愚癡,或生智慧;或生慳貪,或生布施;或生好殺,或生慈悲;或生五逆,或生孝順;或生受苦,或生受樂;或生聾盲,或生聰哲;或生禽蟲,或生魚鱉。如此業報,種種不同。唯願慈悲,分別解釋。天尊告善達童子曰:一切法生,皆從一本微華,種種相好,眾生迷惑不自覺知。於實相中,橫生顛倒。法成受苦見懲。自生不孝,慈愛遠離。失本求末,冥冥不曉。長處闇中,無有解脫。慈愍種種,濟度顯法,因由眾中疑惑不了業緣,諸法空寂,畢竟無我。推問:東方生物,有邊崖不?南方顯照,有極源不?西方衰殺,有情變不?北方冥昧,有窮通不?色聲香味觸,有色聲香味觸不?貪嗔痴縛,有貪嗔痴縛不?善惡行業,可修不也?大師所顯,推問諸法行業,並無所得,云何差別,苦樂不同?天尊曰:諸法幻生,幻生幻滅。諸法幻滅,幻滅幻生。如是幻相,生滅幻無,生滅幻相,去來幻無,去來幻相,貪癡幻無,貪癡幻相,取舍幻無,取捨幻相,煩惱幻無,煩惱幻相,恩愛幻無,恩愛幻相;差別幻無,差別幻相,一切眾生,業緣端正。生滅無幻,來去無幻,貪癡無幻,取捨無幻,煩惱無幻,恩愛無幻,差別無幻。如是空寂,究竟道場。善達聞之,忽然覺悟。(C095-14


2025年6月23日星期一

卷九十五(18)

 [正文]

散花喻

《真藏經》云:天尊在靈解山散本微花,其華飄颻遍滿法界,非青非白,非赤非黑,非長非短,非大非小,非廣非狹,入於細微,離諸色像。華中有自然之果,其果圓淨,具一切味,非一切味;具一切聲,非一切聲;具一切色,非一切色;具一切香,非一切香;具一切觸,非一切觸;具一切法,非一切法;具一切智,非一切智。其果名具慈甘泉,得此泉味,自然飽滿,無飢無渴,恣容端正,妙麗希有,到靈解山,不生不滅,湛然常住,證無生果。(C095-13


[浤瑆詮釋]

花喻妙法,不明白講解到明白為止,深得法義,絲絲入扣,故名靈解。所解得效應一如甘泉,不生不滅,想要就有。若能產生這種領悟,就是:證無生果。無生,就是不再生起第二念,定住。(C095-13 


2025年6月22日星期日

概念中医(11)

 25年前我一年有三度會去金馬崙茶山待上三五日,回到山下總會發生一種反應:全身發熱,好像有一層電子雲包覆我的全身,我確實去試探這一層雲層,有很強的能量!當時我認定由於乘搭很老爺的長巴舟車勞頓導致“陰虛火旺”。

現在我對中醫有了更深的體驗,我終於明白了他就是張仲景所謂的“營衛”之氣機。學中醫期間,無人告訴我真正的“營衛”的體驗!

我也只能這樣回答你:“營衛”就是這樣的體驗!

所以當時的經驗不是“已病”,相反,那才是真正的“未病”的氣機效應。現在我已漸老,生命的氣機一直在消退之中,去山上再久,也是“麻木不仁”。


2025年6月21日星期六

概念中医(10)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座方舟,一如《斷背山》所言,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信我者,必死無疑。

可是有些人他顯然不信,但是他也很痛苦,為甚麼會那麼痛苦?

因為他的方舟尚未成形,他的斷背山尚未真正的斷背。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一生之中都務必建立起自知之明。

有了這個,一人必然知道“尚未”或者“已經”的機運。這個也是養生、醫生、的真正“生生”精神所在!

一個臨床醫師不是教育實幹家,他沒有義務向他的“客戶”們傳達這些信息,但是他的天命使到他必需“走向”這一個層次。可惜啊,我所遇見的醫療專家,汲汲營生,他們心中早已,或者是從未有過方舟。

再問:怎樣理解《聖經》中的“善人”?

答案:善人就是能一心善用知識信息之人。佛家教他“一心歸命”之人。

XXXXXXX

你自己都不愛自己,怎樣做到養生護命?

你一聽到“病重”就會抓狂痛苦恐懼……這些都不是愛,這些都是貪婪。

明白了此點,你才能夠“在平時”做到養生。

養就是美良。把最好的東西奉獻給這個生命。


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

卷九十五(17)

 [正文]

夢喻虛妄

天尊謂正見童子曰:十方天尊出現於世,為欲斷諸眾生虛妄,說此妙經深邃之法。諸眾生各得淨慧,明了法性,無所障翳,知諸法空,本無虛妄。虛妄既空,心性清靜,乃知十方一切天尊無出沒相。以是之故,十方天尊出現於世,得大利益,一切眾生,皆得正見,泰然安樂。譬如夜夢,見諸毒蛇,開利牙齒,近來逼身,擬作吞噬。心神惶懼,東西馳走,叫聲烈天,迷悶闢地。床邊覺人呼之曰:咄哉睡夢,如斯叫耶?而其夢人,忽然睡覺,申舒手足,乃知夢見,虛妄非真,心意正定,泰然安樂。一切眾生,同在三界無明巨室,諸所為作,皆悉夢幻,無有真實。天尊大聖,說此大乘微妙經典,覺悟一切令得正見。(C095-12


[浤瑆詮釋]

正見童子,這個要嘛非常正見而形成了見見,要嘛是不正見故名,總之這種根器就是要和他講夢法以應機。(C095-12 


2025年6月19日星期四

卷九十五(16)

 [浤瑆詮釋]

有惡患,除了前述「有前世今世因果業障」,也包括那人本身的習氣與人性獸性不分的那些暗痛。

有身,也可以作有私。這個肉身並無過失,更且是有功而無過。過在於有私,有貪,有執著。不執著就不會永不超「身」。

六度:佛教所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修行。

三業,佛教指身口意。

四等心,佛教的「四心」至少有六種解釋,自己上網查看,我取最平常貼心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都要平等對待,稱為四等心。

四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量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知,無上佛道誓願成。」

四行,也是佛教術語,也是有很多說法,此處我取五戒去掉飲酒戒而指殺盜淫妄。飲酒是遮戒,其餘四戒是性戒。性戒會帶到下一世。

湯谷,沸湯、深谷。

「無所復用。」按:有版本作“無所復行”。(CTCWRI)這一段有三處文字與他版本稍有出入,我僅舉出這一例,不必囉嗦考究這個。道不在此處。下一句又作「無所復行,」用與行,可以互參。(C095-11 


2025年6月18日星期三

卷九十五(15)

 [正文]

求道二患

天尊告度命真士曰:修身求道,具有二患:一者由有惡患,二者見有身故。如是二患,道之大病。是故眾生,若欲求道,當以大乘無上慧心觀我身相。既了無身,三業自淨。修六度行,行四等心,是名隨順,方便引接。譬喻如行客,隔礙湯谷,欲到彼岸,無因得過。假借舟航,以濟沈溺。既至彼岸,向之舟航,無所用之。六度四行,亦復如是。為諸眾生,未能體了無生道岸,是故假借六度,安慰其心,令得調伏,即了無身,得致道地。六度諸行,無所復用。度命又言:大德天尊,所說譬喻,要妙深遠。一切眾生,修眾行以求度世。既得度已,無所復行。如是一切成真得道,無所行邪。既無所行,應失大悲。云何大道於眾生常行四弘以度眾苦?天尊答曰:度命真士,天尊大聖,濟生度苦,無彼此故,無愛憎故,無成壞故,無得失故。譬如橋梁,無心度物,不揀淨穢,是人非人,牛馬騾驢,皆悉通過。天尊大聖,無心大度,亦復如是。雖度眾生,無彼此相,無愛憎相,無成壞相,無得失相。猶如大海,容納百川,無增無滅,無穢無淨,無心簡擇。(C095-11


2025年6月17日星期二

卷九十五(14)

 [浤瑆詮釋]

道家的一乘,等同於佛家的「不二」。這個說來話長,不如不說。三歲小孩要比七十老翁還懂得個中三昧。

這個「二法」指我及我所。自己上網查看。「但以名字,名字故空。如此二法,無決定性。得是平等,無有餘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了空病故,是我有病。今我病者,無受而受,說身無常。法相不滅,而取證信,故設有身。」這一段是屬於越解釋越模糊的那一種「命題」。

首先,此處「病」指人類認知的局限而引發的不得不做抉擇,出入之間是非悟惑等等煩惱。即使沒有了世間病,雖然已明悟了他的「無決定性,」也必引來「空病」。這個時候那人講話會不知不覺講東指西,語不對心。局外人說他已「short佐」﹝電線短路﹞。過了這一關才知道是「我」有病,進而參悟「無受而受」。此時此刻真正了悟「無常」不可思議的一個層次。此後才會領悟「法相不滅」的至理,因而取證,說來短短,修來長長,有些人需要吃苦數十年始能罷休。這個不滅的法相,由於其空,所以需要「設身處地」去體認,就是說修行人不可以逃避現實,因此而有了身。逃避現實則沒門,無觸有身,有觸無身,都是身。讓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經歷這種例子很多,我在這裡僅僅隨意舉出生活上的一個不大莊嚴的例子來說明!

有通靈人接了某人的前世的信息,那是一群有怨氣的﹝靈界中﹞因果,可是一經此人之口傳達出來,他也是按照世俗的尊稱來稱呼那人,旁人若是分神不聽,並不知這前世因果正在罵人,而且罵得好兇!設想那個「債款人」正在諦聽諦聽,心裡做怎麼想?暫時不講是有一股神祕的力量借身抒發怨氣,而是那人自己的什麼什麼在抒發怨氣,可是他嘴上口氣尚是以尊敬的稱呼在呼叫那個債款人,你怎麼看?這兩人若是有意願修行,這種機緣不可以錯過,可以借助這種機緣參悟「二法」。可惜,鮮少人有這種機緣,往往都是滑過,甚至一言以蔽之狠狠地掃過來:怪力亂神。那些信息都還沒亂,他本人自已亂了大神。真是可憐到了極點。這一類人我可以很快看到他遭受前世因果的攻擊。清清楚楚的,不在話下。(C095-10 10 (net譯文2/3)


2025年6月16日星期一

概念中医(9)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我們的上帝變成了“電腦的數據”。

信我者,不救!

在這個自求多福的時代裡,“認識你自己”需要一種對生命的篤定,一種信心,一種善解。

《聖經》有言,上帝遣派9位使者來到人群中,告訴他們將會發生一場滅世大洪災,最後第九位使者才成功遇見諾亞一家“相信”將會有那麼一回事發生!於是上帝指示諾亞製造方舟……

書上講明,諾亞由於有這一份難得的自知之明,所以他是被使者稱為“善人”。

怎樣理解《聖經》中的“善人”?他與佛家六組所謂“善知識”有何概念上的聲氣關係?這個與周朝的至人、賢人、聖人……有何關係?

你把方舟代入“電腦的數據”又會怎樣?


2025年6月15日星期日

概念中医(8)

 我很感恩我這一世可以用中文思考、用中文表達、用中文學習。我相信“思考語言”隱藏著無限的力量!

西方文明是最多主義的文明。東方的儒釋道,沒有主義。

道家中醫,到目前為止,尚未受到西方很淺薄的價值觀所汙染,也是沒有主義。

東方的哲學是心領神會、融會貫通、能容乃大的哲學。

東方哲學,尤其是佛家道家儒家,早已有了結論,我們只是拿來用。西方哲學一直不停的在分析──假設、分析──假設。一則專家的謠言可以飛50年然後又被新一則的專家團體的謠言所取代!他們說是進步。

“認識你自己”是古代希臘哲學家所提出來的生命公案,但是一個現代人怎樣自知他是處在“未病”的階段?

有人說:好吃、好睡、好屙屎!講話暢利。沒有錯,但是尚未達到“自知之明”的層次!因為也曾遇見這種人數十年以來都能維持在這種四好的境界中,突然有一日專家告訴他:你有末期XX,他當場垮下來。他要告專家一狀,可是告不進去,因為我們沒有“醫療恐嚇”的罪狀。專家也是無過而有咎。他也不算是在害人。專家有“電腦的數據”做證。


2025年6月14日星期六

卷九十五(13)

 [正文]

此二法者,悉皆空空。以何為空?但以名字,名字故空。如此二法,無決定性。得是平等,無有餘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了空病故,是我有病。今我病者,無受而受,說身無常。法相不滅,而取證信,故設有身。普念眾生,發大慈心,說一乘藏,調伏我身。亦當調伏一切眾生,除種種病。今我說病,為斷眾生,攀緣病本。諸根若盡,是我無病。善種大王,若有一人有疾而臥,汝等應當作如是念,諸法無我,我身無常。若空非我,雖身有疾,在生死中,化度一切,而不厭倦,是名方便。汝等又復念於我身,身不離身,是病是身,悲新悲故,是惠方便。設身有病,而寂寞故,莫知方便。善種大王,若有眾生有疾而臥,不作是念,不調伏心,不厭離身,而貪求愛,如是人者,是愚人法,當知是人,不離生死地獄。若有一人有疾而臥,念想法法,若空無我,是我身疾在生死中,而不生死。無生死故,生死無我。我於生死,亦無污行。住於常樂,亦不常樂。不寂靜故,是海空行。如是之行,永離生死煩惱域中。雖有我身,不依身心。雖在三界,不壞法性。雖行於空,亦無空想。又告善根長者大王:我身雖病,為諸眾生有疾而臥。雖行無相,為彼眾生而現受作。雖行無動,為彼眾生而作動相,種種演說。雖行一乘,海空智藏,為彼眾生而遍現微塵之身。雖行智慧,轉大法輪,為彼眾生無明暗室,現大道光,照彼煩惱,俱發善心,行一乘行。說是語已,善種大王及諸群臣八千餘人,皆發善心。(C095-10


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

卷九十五(12)

 [浤瑆詮釋]

善種王,有善根,具善種的人,有道器的人。王,能自主。有善種的人且不能自主,我的朋友稱為「善人得不到善度」。

「地水火風四大之中,何大是身?」

這個海空智藏是「煩惱」的老師,相反,「煩惱」也是智藏的老師。這一次海空智藏師略示有疾以藉機教化徒兒,有病觀空無我,這是常法。道典裡頭有很多例子和方法自我療癒,那是變法,也是方便法。究竟有病觀空無我「真的」那麼行麼?我是搞醫藥的,答案是可行的,但是還要看人的意志力,一個人在平時不知不覺在執著於自己的性命,洋人說是求生意志﹝十分合理~~~化!﹞那一股力量是十分頑固的!若不是事到臨頭,罕見有人在「平時」可以參悟到這一點十分深刻的生命的執著。必須臨到死兆才會不得不為他抓狂,有業緣有根器的人,可能會在一個時刻心念一轉,轉向將以此身交付天地,那人並非放棄生命,而是他可以更深刻地體認他自己的天命。但是這一類,可以在臨門一轉念的人,其實不多見。我見過一個腸癌的例子,給我很大的啟發,她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口口聲聲說已將自己的身命交付上帝,並且隨時準備成為主的見證,可是回頭來冷目看她的種種十分微細的心性行為卻是都在執著於她平時的習氣,比如迷戀權威「非權威不醫」,結果醫病的帳單一條大數,自己的身體也是真的順理成章成為了上帝的見證者,任人擺布牽鼻。這一類的情況,天天都在發生,沒有宗教的區別,後來她終於死了,故事還沒完,暫時按下。若是命中缺了「善種」,哪來的擇法智慧?這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2805-2020補、)前面暫時按下的,當時還有兩則個案,現在可以拿來講一講,兩人都互不相識,都是後期癌,但是都用同一種口氣說:「我不須要你度!」說一說,這是誰在說話呢!(C095-09 [專題‧療癒的希望]


2025年6月12日星期四

卷九十五(11)

 [正文]

病說

天尊告善種王曰:我說病者,即是煩惱。煩惱既空,病法亦空。病法既空,身法亦空。何以故?煩惱身者,如幻夢故。以是因緣,以空為空。善種又言:地水火風四大之中,何大是身?答云:煩惱身者,非地大生,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一切眾生,煩惱身者,從四大起,以之為病,是故真士,隨之為病。於是善種得聞說已,即起作禮,讚歎一乘。海空智藏,是我大師,為我輩說言病,諸行無常,身法無我。不說海空,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常樂。玄都玉京,教導三乘,為諸眾生,作大橋梁,度生死海。於空城中,託身有疾。哀彼眾生,令識宿世,億劫中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修弘福田。念於眾生,勿令憂惱。勸助眾生,勤行進道。作大醫王,療治眾生一切病根,慰喻眾生,以疾而臥。爾時海空智藏告善種王:汝等勿疑,我身疾者,而言無疾。今我疾者,皆前世因,妄相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惟之為疾。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著。今我疾者,皆由身起。是故於身,不應生著。善種王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煩惱想,當滅法想。汝等大王,應作是念。但以眾法,合成此身。我身之身,唯起滅法。此法身者,各不相知。起時不言,我起汝滅,滅時不言,我滅汝起。我念眾生,亦復如是。善種大王,汝等當知,應作是念。此法身者,亦是顛倒。是我身者,即是大患。汝等應當厭離此身,云何為離我所?離我所者,即離二法。離二法者,不念內外,諸法平等。云何平等?我等常樂清靜,內外無我,我亦清靜。(C095-09


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

卷九十五(10)

 [正文]

栰喻

《海空智藏經》云:昔有國王以四虎令人養食,瞻視臥起,摩洗虎,令曰:若令一虎生瞋恚者,我依律法當斬汝命。爾時其人聞王教令,心大怖畏,惶惶無所。於是思惟,捨虎而走。爾時大王聞人已走,即遣少剛拔刀隨之。其人回顧,見後少剛,即便疾走。是時少剛以惡方便,即藏持刀,密遣一人,假為親善而語之言:汝可來還。其人不信,即入空城而自匿。既入城中,視諸精舍,悉空無人。既不見人,即便坐臥。聞空中聲,咄哉男子!此城空曠,無有人居。今夜當有四百賊來,汝設遇者,命不安全。汝當云何而得免之?爾時其人益增恐怖,復捨而去。路礙河水,漂流無有船舫,心又愁煩,即取種種草木為栰。復更思惟,我必住此,當為猛虎之所危害。若渡此河,栰不可依,當沒水死,終不為彼虎所傷害。即推草栰置之水中,身倚其上,還動手足,截流而去。當到彼岸,安隱如故,心大歡喜。(C095-08


[浤瑆詮釋]

如果說講故事,還是印度人講故事是此中高手。但是這一類比喻的故事,也很好看,無妨。其中國王、四猛虎、少壯武士,溫和的跟蹤之人,空城,空音,四百賊,筏,等等皆是藉物比喻。如前文所述,有無不離,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C095-08 


2025年6月10日星期二

概念中医(7)

 人們都說中醫來自農民,他早已普及了。可是在都會環境,在有心人一直打壓中醫的大環境之下,這個“普及”的意義何在?

中醫真正的內涵,從來未曾普及過!

中醫真正的價值在於三點:

治未病為上工。

不傷的養生觀念。

有一套完整而嚴密的天人相應養生哲學。

以下分述之!

中醫對待疾病有三大特色:未病先防、已病調治、扶正去邪。

玩中醫的人需要知曉未病之“未”是指怎樣的一個情況?

已病之“調”是怎樣的情況?

怎樣識別正邪?

這是中醫病理的範圍,暫時不做討論了!但是針對這三件,我要舉例做一個提點。

未病的情況:中醫講平人、未病、已病。平人就是陰平陽秘之人,氣血平和之人,很健康的人。未病,我們有新款的名詞叫它“亞健康”。就是說體內有致病源,但是尚未發作,那人不能自知之,自以為沒病,有朝一日遇到知音友,同氣相求,一傳即染,立刻“病灶形成”任人擺布!這個例子以肝炎和STD性病最為典型。

已病就是指“病灶形成”。比如腦血栓之“血栓形成”而且顯示出症狀,就是指已病。


每個人時時刻刻都有血栓,每個子宮時時刻刻都有肌瘤,西醫有些醫匠一直都在高價出售恐懼感,全聽他的,未病也會變成已病,內傷七情。氣血逆亂。我的時間十分寶貴不會舉出很令人滿意的實例“證明”這些說詞。


2025年6月9日星期一

概念中医(6)

 怎樣縮肛閉氣?古代那個老子說他是“握固”。完整的儀式將來才談。此時此刻,只需這麼做:擺好腳步。一般練太極的馬步即可,先攝足。舉針的時候同時,眼睛注視針尖﹝韓劇《大長今》的醫師就是這麼辦,你看人家怎樣打造電影!﹞,眼神追隨針尖,一股作氣看準穴道下針。下針的同時,縮肛閉氣。

一下子而已。沒有甚麼困難,只是一種習慣。中醫師應當培養這種習慣。

此時此刻,便可以隨意跟病客攀談。

一鼓作氣和用神太專應當有區別,點道未止。將來有緣再敘。

久灸的時候,更加須知放鬆寫意的施灸。

攝足的意思就好比﹝想像與感覺﹞兩足好像壁虎的足,有吸盤狀,貼著地板。吸取大地的能量。

我有每次都這麼做嗎?未必。如前例,她已氣虛無底,一息透海,有去無歸,我才會這麼做,我才會進行這種儀式。

這個就是“交往”。

***** 

我曾經訪問病號:你怎樣描述你對我的信任?

她說:感覺到你的治療步驟很有層次感,一層一層的進去。


2025年6月8日星期日

卷九十五(9)

 [正文]

爾時天尊發微妙音,答海空言:善男子,言道性者,無性之性。非有法性,非無法性。道性之生,亦有亦無。善男子,言道性者,非有身生。非無身生。非非無有,非非有無。亦有身生,亦無身生。善男子,云何煩惱障於道性?言道性者,即煩惱生。非煩惱生,亦是煩惱生。是煩惱亦非煩惱,云何障於道性?善男子,譬如黑雲障於日光之光,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有不無。道性之生,亦復如是。善男子,道性之生,非父母生,是父母生。何以故?若父母生,父母生己,生無所生。無生之生,譬如花果。花生無果,果生無花。道性之生,亦復如是。道性云何從父母生?善男子,云何道性從微塵生?言道性者,是微塵生,非微塵生;是幻化生,非幻化生;是自然生,非自然生;是虛空生,非虛空生;是變易生,非變易生;是善因生,非善因生;是惡因生,非惡因生;是畜生生,非畜生生;是地獄生,非地獄生;是天上生,非天上生。以是因緣,無生之生,生生無生。非無法生,非有法生。若如是者,生相不生。若是無者,無生不無,不無不有,是為道性。道性之生,生之所生,生生不生。善男子,向難云,若從父母生道性者,云何父母是煩惱耶?善男子,今當為說道性者,從父母生。善男子,譬如蓮花,從淤泥生之生,亦不是泥,亦不非泥。道性之生,亦復如是。亦是父母,亦非父母。善男子,譬如人寄屋生,屋非有人。道性之生,亦復如是。如木寄生,隨木而生,生非木種。道性之生,亦復如是。生於煩惱非煩惱。云道性猶如虛空,相不可得。以是當知非煩惱。本亦非眾生,亦非非眾生。善男子,一切眾生,若非父母因緣而生,不識因緣,妄造諸惡,生分別想,不信經典,不愛眾生,任命死生,無復極已。以是因緣,分別善惡,不攝六情,生種種愛,誹謗一乘。海空寶藏,聞說不聞,聽說不聽,起種種念。以是因緣,或得癩病,或得聾盲,或受畜生牛馬豬犬,或受人形,六根不具,雖有人形,而無情智。(C095-07


[浤瑆詮釋]

道性,就是佛性,佛性的比喻有以汙水淨水之喻,有以雲遮日光之喻,大致如此!這些不是念念有詞,而是修證感悟出來的,如果是「每一次都請問大菩薩同樣的問題」,就不是親修親證。在這一類辯析之論前面,我寧可木訥寡言。見光,答案自顯,疑慮自銷。這一類的辯析不知不覺已經培養了好多好多辯才無礙的菩薩滿街跑。最後一段是回馬槍,一個人智慧不開,又來不及在有生之年修回來,抱著愚頑之昏昧,最有可能投胎做畜牲。投胎做畜牲的最大因緣則是愚頑,而不是貪婪。但是,坊間有書將投胎轉世、因果業報對號入座,如此則必如此,這是有誤導性!沒有一個人可以「指定或者講定」某人死後應往何處去!這種思想才是真正的大魚丸,死後必須丟給貓吃。(C095-07


2025年6月7日星期六

卷九十五(8)

 [正文]

色身煩惱

海空智藏白天尊言:大哀天尊!云何凡夫,不見煩惱?於煩惱中,當有身耶?過去世中,身本有耶?未來見在,是身有耶?是身無耶?若有身者,即是色耶?即非色耶?身屬他耶?不屬他耶?非屬他耶?非不屬他耶?有命無身耶?無命有身耶?有身有命耶?無身無命耶?身之與命,俱有常耶?俱無常耶?常無常耶?非常非無常耶?爾時天尊,安心含笑,答海空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一切凡夫,有身無身,煩惱之身。何以故?煩惱身者,囊裏膿血,障於道性。是故眾生,不悟煩惱,有真道性。真道之性,不在內耶,不在外耶,不在中間。亦不有耶,亦不無耶,非過去耶,非見在耶,非未來耶,非色心耶,非自他耶。非有命耶,非無命耶,非有身耶,非無身耶,非有常耶,非無常耶。爾時海空稽首作禮,白天尊言:如是所說,非有身耶,非無身耶,云何煩惱障於道性?道性之身,從父母耶?從微塵耶?從幻化耶?從自然耶?從虛空耶?從變易耶?從善生耶?從惡生耶?從畜生耶?從地獄耶?從天上耶?若從父母生道性者,云何父母是煩惱耶?非煩惱耶?若是煩惱,云何能生真道性者?若是真生,真性應常,云何真性從煩惱生?若從煩惱,煩惱之障,或墮於地獄,道性之生,亦墮地獄。若是不墮,云何道性從煩惱生?若無煩惱,云何煩惱障於道性?以是義故,唯願慈尊垂哀愍。說時,眾顒顒欲有所聞。(C095-06


[浤瑆詮釋]

遇到這一類喜歡糾結疑問的人,對應的方式確實是需要「安心含笑」的涵養。這個善於「安心含笑」的神仙,話鋒一轉也依樣畫葫蘆,將「真道」填入疑問者的「身命」,照演!這裡牽涉到修行效率的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擇法智慧的方面!我寕可起疑來問真道為何物,我不會兜兜轉轉來起疑身命為何物!由於前者一旦了悟,即時升拔自己的慧命,遠離顛倒夢想。

「見在,」見同現。

顒顒(yuˊyuˊ):肅敬貌。

(C095-06 [專題‧擇法智慧]


2025年6月6日星期五

卷九十五(7)

 [正文]

觀四大相

上真童子曰:觀諸眾生四大之相,何大是我?如空中雲,如熱時火,如電中光,如水中月,如幻如化,如鏡中像,如空中響。色想行識,悉皆如是。眾生心相,不可思議,非是二乘之所能了。大哀天尊!眾生之相,亦復如是。不來不去,非有非無,非內非外,來無所從,去無所至,而常流轉妄受。若皆以眾生無始以來,染著我故,增長惡根,受大煩惱,無有窮盡。眾生之相,煙熅之溫,神本澄清,湛然無雜,一切法本從中而有。以是因緣,一切眾生,善惡諸業,唯一心作,更無餘法。是故眾生,不來不去,不有不無,同等虛空,無分別相。大哀天尊!我觀眾生,相法如是。(C095-05


[浤瑆詮釋]

上真童子,這個上,就是尚。他的赤子之心很高尚,故名。

身有四大,心無四大,心如:如空中雲,如熱時火,如電中光,如水中月,如幻如化,如鏡中像,如空中響。

二乘,道家二乘指天地二乘,有承載的意思。佛家的二乘,理論已經講很多,浩瀚經典,自己去查看。此處的二乘,不說佛,也不說道,僅僅說人心有區別分二,是指這個二。

「不來不去,非有非無,非內非外,來無所從,去無所至,而常流轉妄受。」這個是反說!本來「不來不去……」是修行的高乘,這裡指眾生懵懵懂懂之像相。這一類口上念念有詞一大堆名相的大菩薩,我的時代裡也有很多,每天都能遇到。

「煙熅之溫,」煴yunˋ,小而微的炊火。生命的現象即如煙熅之溫,慢慢溫養,靜靜地塭養,好像土地塭養地裡海裡的眾生一樣。這種「塭」始可以維持到神安清澄,過火則腦熱燥動。

眾生相法,有心和無心的差別而已。

四大:佛教稱地、水、火、風為構成人體的因素,故亦用作人身的代稱。(C095-05 


2025年6月5日星期四

卷九十五(6)

 [正文]

有為無為法

爾時天尊告海空智藏言:汝勿邪疑,孰有著相,以尋至真無上之道,寧可得乎?真士當知一切諸法,有為性相,悉皆滅壞,無有常住。所以者何?三界之所行諸法,是知因眾生心力。眾生之性,念念生滅。有為之法,亦復皆爾。念念生滅,即其生時,已是滅相,即其實時,便生空相。有不常故,故謂為空。無為之法,不可毀滅,不可測量。若有感應,則隨事顯,若無感應,湛然恒存。以是當知,繼有為者,則有滅相。有滅相故,是謂為空。無所繼者,則無毀壞。無毀壞故,是謂為有。汝當思惟,善加分別,一切妙法,本源所在。(C095-04


[浤瑆詮釋]

前文淺白,不須為了白而白白!

這一段的要點:

1-「天尊告海空智藏言:汝勿邪疑,」自以為知識淵博的人總是喜歡邪疑。

2-這一段也是給佛家的《心經》下註腳。

3-醒句:「念念生滅,即其生時,已是滅相,即其實時,便生空相。有不常故,故謂為空。無為之法,不可毀滅,不可測量。若有感應,則隨事顯,若無感應,湛然恒存。以是當知,繼有為者,則有滅相。有滅相故,是謂為空。無所繼者,則無毀壞。無毀壞故,是謂為有。汝當思惟,善加分別,一切妙法,本源所在。」

4-前面這一句醒句是這樣來理解,讓我綜合各門派大家的見解分享我的筆記如下:

比如觀呼吸相,氣息呼出去,停頓,入息。這個中間轉折有一個停頓,就是滅相。滅相裡頭有一個空相。其實全程呼吸都有個空相,但是在這個停頓裡頭的空相是典型,若是觀不到這個停頓,稱做無繼,就不能感知到他的生滅毀壞相,因此稱為「有」。於是神仙要你以分別心去善知這個,「一切妙法,本源所在」。(C095-04)(net譯文1/3)


2025年6月4日星期三

概念中医(5)

 中醫的術語,全部都是可以體驗的。比如衛氣、營氣都是可以體驗的!我說張仲景是十分典型的道醫,希望善士仁翁有人在這個主題上深入探討!目下的“道醫”專書,都是屁聲連連。沒有體驗,只有口號。


推拿頸動脈的生死門:這個真是名符其實的生死門啊。惡人也要參她,懶人也要參她。


中藥的食氣論,源自道家典籍。許多心法都隱藏在道典。在道典中總結與演繹。佛家的修行心法也是隱藏在道典之中,不度唯我獨尊小人。


病人的抗拒反應:皮膚緊繃,冷。雖然她的表情“禮貌上”沒有怎樣,壓抑著。

病人的接受度,可以由他的皮溫即時探測出來。

療效旨要在於病人對醫者的信任度!你光有專深博大之才,令伯不信任你,你吹咩!所以老佛早已示現一法:佛已成就,魔來訪問他:你怎樣證明你已成佛?

佛拍拍土地說道:大地之母可以證明我已成佛!

我的大地之母,總是住在我的笑容上。這是撞到焦頭爛顎的刻苦經驗。


2025年6月3日星期二

概念中医(4)

 解讀《新出道》博文

有沒有人解讀自己寫的“東西”?我就是。

我經常拿病客當“人性實驗道場”的白老鼠,18年了,我的結論就是:現實!

理論的理想中醫是辨證,以體質切入治療。

但是在現實的臨床上,開始的時候還是以西醫手段切入,比較能“揾得食”。

故以先症施治先聲奪人,然後以體質辨證根治。

但是我更相信醫緣。

有關治療與調理的藥物分開用的說明:

吃藥的服用時間與服用量,這是中醫臨床的不傳之祕!西醫喜歡講“給藥時間”和“劑量”。霸道之氣情色,難以言宣。人不是農場的雞。

不傳由於他很難講。須要心領神會。須要向病人學習。病人的真實感受才是真理。

前例,人參的使用,有太多變化,胥視具體情況具體辨證因地制宜因人…..。

有時候服用量也要下一番工夫,比如小兒的家長急急如勒令,一劑取笑的急功心態,小子發燒須要時間他沒有見到,退燒也需要時間她也沒見到,善巧方便的方法就是:少量頻服。個中秘密語,自己去參吧。

學院講師之例:其人皮膚白到很白,金形人,天性計較。所謂氣情色,即指你還需要參考其他的氣情色,不能草草論斷。知己知彼,交談的時候便知宜忌。到底是西洋人的“對話”、“會談”比較好,還是我們的“交談”、“交往”比較好?我不評論這個。我這個醫師,是有跟病人交往的。


古代道家的口訣心法,不傳給三種人:愚人、懶人、惡人。

通常都是懶人在誤導群生。轉懶為智很難,轉惡為智很容易,我喜歡跟惡人交往。


2025年6月2日星期一

卷九十五(5)

 [浤瑆詮釋]4

前文淺白,不須為了白而白白!

這一段的要點:

1-最勝童子,勝,作善解、作醒解。領悟力最好的童子。童子,比喻赤子之心未悔。本性淳善。

2-這一段認為;識神,皆悉淳善,唯一不雜,與道同體。修行就是要將這個識神修回來,讓他如魚得水。

3-「汝等諦聽,勿生疲怠。」身上因果業行未解的人,偏偏每聽到正法,其人神識「忽」生疲怠,無法諦聽。

4-「心法,不可全以譬喻。」

5-靜法,雜物不能入。心法時生時滅,這是由於貪著利己所招。

六道:佛教所稱的天道、神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六種生死輪回的路途。

四生:佛教指世界眾生的四大類別,即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六濁:猶“六惡”。六種惡濁行為。詳見《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CTCWRI

六情:喜、怒、哀、樂、愛、惡六種情感。

六染:六根為六塵所污染。

性相:佛教所稱事物的本質及表象,性言其質,相謂其表。

四大結,六根、六濁、六情、六染,是也!(C095-03 


2025年6月1日星期日

卷九十五(4)

 [正文]

本性淳善

天尊告最勝童子:當知夫一切六道四生業性,始有識神,皆悉淳善,唯一不雜,與道同體。依道而行,行住起臥,語默飲食,皆合真理。如魚在水,始生之初,便習江湖,不假教令。亦如玉質本白,黛色本青,火性本熱,水性本冷,不開習學,理本自然。一切眾生識神,亦復如是。稟乎自然,自應道性,無有差異。云何而生種種惡緣,地獄餓鬼畜生等報?當知皆是六根所引。所以六根六濁六情六染,是四大結,能生種種善惡業因,增長三途。種種知惱,能斷無始以來一切善本。又真人決理禮白天尊:既言一切眾生有神識,初淳善不雜,行必合規,動應真理,進退俯仰,行住起臥,莫有失節,一一諸法,皆合道宗,無有差異。若如此者,眾生所見及與所聞,動止所為,云何得染粗穢之事?天尊曰:譬如冰寒之堂,淳以冰凍而為梁柱,床席屏幃,莫非冰結,就此中間,云何得火?云何得熱?煩惱之患,一切眾生,識神之初,亦復如是。本既為善,所習復善,云何獲種種果報?又復天尊:譬如百和之香,共在一篋之內,芬芳流溢,無有一家臭穢之氣。識神之初,亦復如是,本既香潔,滓穢無方。又復天尊:譬如日光,炅發明照,於其中間,了無暗黑。識神之初,亦復如是。本既曉了冥昧,云何猶復並用?我今有疑,世間不容於善法中,生無量惡。唯願大德,為我解說,令諸眾會悉皆洗然,離諸疑滯。爾時天尊安詳答言:決理真人,如斯切問,不可思議。汝等已曾親近無量無邊一切真人,供養無量無邊一切天尊,通達大智,曉了無礙,故能發此微妙之言,我當為汝具實解說,汝等諦聽,勿生疲怠。決理大真,夫人心法,不可全以譬喻。如冰凍、琉璃香等。所以爾者,如此物等皆為靜法,其安謚,不能變易。是以其體,不能生他。以靜因故,物不能入,此譬為異。若喻日者,是義或同。所以爾者,日不恒明,不恒,正有時薄蝕,有時昃隱。心法亦爾,遷動不定,染滯所驅,貪著利己所招爾。(C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