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卷九十(7)

 智者作出一個法規,愚者因此而受到制約。賢者更改禮儀,跩人就會感到很不自在了。拘禮的人種,不足以和他討論重要的事理;執著於法度的人,不足以和他討論道理。倘若捂著一成不變的法度,以為可以傳給百世之後的人們,猶似以一衣應付寒天暑日,又譬如以一藥治療全部的疵瘕奇腫病症。如果負載著一時一俗的法禮,以此非議無窮無盡走民俗事,這無疑是刻舟求劒,守株待兔。以是故制法者可以自持有理,但是不能執此而治。拘執於禮俗的人們,應當成為化風易俗的肇宗,而不是成為了阻礙成化的原因。成化的宗旨,在於因時制宜;治世之本在於因世。不因世而欲治,不應時而成化,未曾有成功的例子。(C090-14)

[說明]

1-「成化」,詳解見、專題。2-「一藥治疵瘕」。


語言思想是用以詮譯道理,理本於言;名是言的外相,以名來表達一個事實,因此一個事實則成為了名的根據。若是有理而無言,則理不可明;若是有實而無名,則實不可辯。一個道理是經由言語來闡明,然而言語本身不是道理;事實藉由名言加以辯論,然而言名不代表事實本身。於是明理的人,藉言文討論的表法達致明白道理的目的,不會背著道理而放諸言論,執取「名」以此否定事實,也不背棄事實而存名。於是說這是「言理兼通,名實俱正。」(C09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