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白話譯]
卷九十‧七部語要
連珠(凡六十五首)
「神」,安靜了,「心」才會和。心和而「五形」能健全。神躁動則會引致心不安而盪漾。心神蕩漾日久勢必傷害到「全形」。若欲全其形,必先調理心神。自古以來的經驗都是恬和養神,自安於內,清虛棲心,則不受外誘。(C090-01)
七竅﹝兩耳兩目兩鼻孔一嘴,﹞是精神的窗戶。志氣,是五藏真氣的對外發言人。耳目感官的認知系統一旦受到外界聲色的引誘,於是,鼻口感知芬芳與滋味則會感到愉悅,肌膚也會感到柔軟的安適,雖然認知源不同,內在的情感都是一樣的,結果都會引致精神馳鶩而不守。志氣被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情感所束縛,五藏也會滔蕩而不安。越想越的嗜慾連綿於外,心腑壅塞於內,漫衍於荒淫之波,留連於是非之境!在這種情況之下而不敗德傷生,才少見呢。(C090-02)
人的天生稟賦,必帶著情性。「性」的認知,表現於「情」;「欲」﹝的滿足﹞則可以令到情安穩了,情雖出於性,而情會違性。﹝違性之情轉為欲,﹞欲出由情而害情。於是情傷性,﹝性情本真於是引發:﹞這個本真的性,會自然妨礙情的發揮,這種關係猶如煙冰之比於水火的關係。煙生於火,而煙反過來會抑制火勢;冰生於水,而冰也會反過來遏制水性。因此而知煙微而火盛,冰泮渙而水通。(C090-03)
性堅貞則情消靜,情熾盛則性消滅。於是乎明白人懂得刳澄情心以開遣情累,約束欲望以達致堅決守貞的目的。吃食足以充虛接氣,衣服足以護形禦寒,看見美麗的花,不因為他而擾亂真性;聽到哀樂之後產生的感觸,不因為他而來擾亂心神。時時處於止足之泉,時時立於無害之岸,這是保全道性的方式。(C090-04)
海蚌未經剖開之前,並不能獲取明珠;崑竹未經去節,則並不能自己發出模仿鳳凰的妙音;人的情性未經修鍊,則必神明不發。譬如金木,金性包水,木性藏火。因此鍊金則水出,鑽木而火生。人能務實地修學,鑽鍊其性,則才慧可發。(C090-0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