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

卷九十(2)

 [補充說明]

1- 崑竹,同"崑崙竹"。崑崙山所產之竹。相傳黄帝取之以制律管。見《漢書‧律曆志上》。「吳竿質勁,非筈羽而不美;」句下原文按語:「吳者,東吳。會稽出竹,質正堅緊,堪為箭藝。雖復端直,須要括羽鏃之也。」《七籤》這一段引文自北齊‧劉晝《劉子‧崇學》。崑崙竹﹝伶倫﹞的典故則是出於《呂氏春秋·紀部》卷五〈仲夏紀·古樂〉:「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於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 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皇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黃鐘 之宮,皆可以生之,故曰黃鐘之宮,律呂之本。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鐘,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引網絡資源<搜韵>﹞

2-有關劉子的補充說明,又引新浪龐維國:

《劉子》的作者一直存在爭議。兩《唐書》和鄭樵《通志》皆著錄為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如《舊唐書‧經籍志‧丙部‧雜家類》云:“《劉子》十卷,劉勰撰。”從南宋開始,有人認為是劉晝(514-565,字孔昭,渤海阜城人,北齊文學家)所作。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雜家類》云:“《劉子》,五卷,劉晝孔昭撰。播州錄事参軍袁孝政為《序》,凡五十五篇。《唐志》十卷,劉勰撰。今《序》云:‘晝傷己不遇,天下陵遲,播遷江表,故作此書。時人莫知,謂為劉勰,或曰劉歆,劉孝標作。’孝政之言云爾,終不知晝為何代人。其書近出,傳記無稱,莫知其始末,不知何以知其名晝,字孔昭也。”中華書局版《劉子校釋》(傅亞庶撰,1998年版),謂劉子為劉晝。

3-又按、劉子,近數年新起一陣風潮研究劉子,謂:「塵封千年的奇書」。《劉子》全書見於CTCWRI電子文, [劉子總目].[卷一].[卷二].[卷叁].[卷四].[卷五].[卷六].[卷七].

[卷八].[卷九].[卷十]。

又見、[大家藝文天地《劉子十卷》掃描原頁]。

4-滑,讀音骨。音似閩音。此處指擾亂。

(C090-0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