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楊羲真人夢蓬萊仙公洛廣休召四人各賦詩一章石安慶先作詩一章
靈山造太霞,豎岩絕霄峰。
紫煙散神州,乘飆駕白龍。
相攜四賓人,東朝桑林公。
廣休年雖前,壯氣何蒙蒙?
實未下路讓,推年以相崇。
-----(C096-37)
[白話]
楊羲真人夢蓬萊仙公洛廣休召四人各賦詩一章石安慶先作詩一章
靈山造訪太霞仙境,這裡的景觀豎岩絕峰入雲霄。
紫色的雲煙散佈於神州,我乘駕白龍飆飛。
我與四位賓客相攜同行,向東朝拜桑林公。
廣休仙公的年齡雖然大,他的壯氣何如依然蒙蒙童童啊?
我乘著龍實際上並未想要下來相讓,推斷我們的年壽大約可以相崇。(C096-37 (net譯文6/7)
-浤瑆詮釋
1-此事詳載於《真誥卷之十七‧握真輔第一》[參、陽真道人博頁],事本大約是:楊真人夢見蓬萊仙公,夢中也有四君子在,仙公遂請四君子賦詩,於是楊君(約15歲),石安慶(約14歲)、張誘世(約50歲)、許玉斧(約45歲)、丁瑋寧(約34歲)各賦一詩……「四人作詩畢,並以呈公,公讀畢而笑曰:此詩各表其才性也。石生有逸才而輕邁,張生體和而難解,許生廣慎而多疑,丁生率隱而發遲。夫輕邁則真炁薄,難解則道不悟,多疑則思無神,發遲則得靈稽,所謂殊途者也,若能各返其迷悟,其所悟不當速也,府君弟子所謂管轄請論有疑,疑則無神者矣。……到十日夜,某﹝按、指楊君本人﹞先具疏此夢,上白諸真道:得此異夢,分明如不眠,不審是何等,願告之意。唯紫微夫人見答云:示真炁內感,靈求萬方,神來八玄,形與魂翔,此實著至之象,事顯幽冥,非虛構也,如洛公語也,可密示斧子等,勿廣宣露靈中旨也,非小事哉,深慎。衆真並笑,情靈曰:以冥通冥也,心感洞照,南嶽君之力也。」
這是一則「借事喻象」的活生生示範!也發生於我的時代,一點也不會感到陌生。夢裡仙公怎麼可以藉一首詩而鑒其人心性?後學我也無能於藉此詩而知其人心性!所謂「石生有逸才而輕邁,張生體和而難解,許生廣慎而多疑,丁生率隱而發遲。」都是藉一人的「手氣」而跨越入其人的才性。原本仙公並不需如此大費周章,但是為了示範而作!由此才性而推知其人修真的方向各自不同。「勿廣宣露靈中旨也,非小事哉,深慎。」這不是危言聳聽。這種秘意也在我的時代有效。這個秘意即指:「以冥通冥也,心感洞照」。
2-年雖前:年齡雖大。(C096-3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