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意念跟茶禪有甚麼關系呢?
又問:佛講不要起心動念,不要執著,為甚麼我們偏要講茶禪?還要細細品茶?
体驗各種茶氣、茶情、茶色、伴隨著來的聲音等等「5S級,Five Sense」的享受?
這麼一來就變得很禪了,“纏”到不可開交了。
真難怪法華勝會的五百大菩薩也要提前退席,不能承受大法。
「承受」與「享受」又有何干系呢?!
真是越講越迷糊了。
還是從体、用開始切入吧。這塊大蛋糕,可能會很好吃,但可能也不容易吃。吃得下,吞不下。
人生之体是「生而苦」。
人生之用是「慎行」即古德所言「君子如履薄冰」。
生命有不可承受之輕。不知苦而一味攀求享樂即是「不可承受之輕」。
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光知苦而不懂離苦得樂之道者是。
慎行可以知道離苦。
知苦苦盡而能離苦得樂,才是真享受。
享受於生活,享受於當下──同時也承受生命的義務──知苦。
修行要從生活作息開始,如此這般才能成就而堪稱為「兩足尊」。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遵守道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厚顏、無恥、耍賴、苛求、大膽、不正的人,容易生活;
知恥、常求清淨、離執著、謙虛、清淨生活的賢者,不易生活。
﹝《原始佛教》頁226﹞」
在這個世界,很難守戒清淨。有人告訴我,要發愿投生到容易守戒的地方。
生活艱難,就得有一些「善巧」的方式,讓生活好過些些。
這樣說很容易招惹反彈,因為有人會說「我修行是因為準備受苦,當下承擔」。
講得好──爽快!一時分不清楚是面子問題,還是知解問題。
再過三年,佛在天邊。看到太多這種例子,令人扼腕嘆息。
可惜諸佛菩薩的大願,無一願能照顧到這一類的眾生──中途退席的「大菩薩」。
為甚麼?因為太理想化,不知苦之為何物,還講甚麼承擔?
佛菩薩想救度的人是那些已經做好準備的人啊!
知享受生活而能當下承擔,才是真承擔。
生活日用裡頭能承擔,才有資格談「承擔如來家業」,否則一下子就要變成敗佛種子。
平實的生活是怎個樣子?
直心是道場是甚麼心?
拿心來,吾與汝安……
心平何勞持戒……
快告訴我大德你已經看破了甚麼?
心平氣和,就是最恰當的道場。
生活日用當中有哪些可以跟前述種種「功德」很相應?
喫茶去,去喫茶。老實吃茶。
以下對話錄,收集了一些常見的佛學格言,嘗試著跟茶藝相提並論。
均以「茶說」與「佛言」為人格化的對話錄。希望還不致於招來呵佛謗法的罵名!
某年某日某時某地……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
佛言:地、水、火、風、無我、無相對。
茶說:黏土紫沙、水,沸水聲、炭火紫光、好茶如風、無我者誰?誰與汝對?
佛言:朋友,你就是你自己的朋友,為何向外求友?
茶說:仁弟,天下天外,人非人等,皆樂與為友,我自喜悅,亦無所求。
佛言:回憶我少年時,我的心地非常溫和而且柔軟……
茶說:我們茶類稟賦天地精華,驕氣而能堅軔,任您火炮水制;脫俗而能入世,世人無不識我……
佛言:……我雖然這麼富裕,性情如此溫柔,卻產生這樣的想法──愚笨的凡夫,因為自己會衰老,又無法避免衰老,看到別人的衰老,卻沉思而煩惱、羞愧、嫌惡著……我自己同樣也無法避免衰老……當我這樣觀察時,青年時代的氣勢就消失殆盡。
茶說:好一個憂郁小生唷!你知嗎,再過五千年,你老人家的心意或許已經「消失殆盡」,作古殆盡,無人乃至人非人等,能盡皆知曉!而我呢,也很難說。
佛言:後來我終於證悟了,我選一個靠近故鄉的地方,叫作舍衛城,因為這裡離開城鎮不太遠,不太近,有利於我傳法。
茶說:我常常住在高山上,是人們用了心,將我引介到千家萬戶裡去。利益有情眾生,絕不落於你老之後……
佛言:色不亦空,空不亦色,無智亦無得亦無所得故……
茶說:我說呀!吃茶人最能体悟您老的心意,因為我時時告誡他們要懂得見好就收,過了就算。茶茶有新意,色色皆空空。
佛言:我長期被他們完全誤會了,我需要有人了解。
茶說:我們同病相憐,人們尚且為我而發動戰爭。
佛言:人人都聲稱自己的說法最高最優最殊勝。別人的說法低劣!
茶說:「最高最優最殊勝」不也是人人讚歎你老之詞嗎?我們茶茶一族的階級分明,也經常受到甚麼……魚木……甚麼困珠……的傷害。
佛言:他們不懂法!
茶說:他們不懂茶!
佛言:我考察萬事萬物,不予採納;我觀察各種觀點,不予採納;我識別和看到內在的寧靜。我不要學說!
茶說:我無須考察或採納那麼多東西。喜歡我的人們自然會給我大作文章。上自文人墨客,下自販夫走卒,旁及豪傑政客,還有不少附庸風雅的人非人等眾……
佛言:你老是講人非人等……這個我不甚明白?
茶說:所以說您不吃人間煙火太久,我的「人非人」必須用海南話講出來才會傳神入心,悟佛透徹。
佛言:眾生經常問一些不能引生證悟的問題,比如美國人常常會問「最近你還有收到領帶的禮物嗎?」這一類的問題。
茶說:我的好朋友都說眾生往往借助我的存在而能略知你老的心意。吃茶的人比較靠近極樂世界。
他們才不會問我那些無聊的問題。西洋人問著一隻指頭上面能站立多少天使?
我也聽說你老的得意門生維摩居士的小小精舍能容十方宇宙能容之人,還有那…甚麼一芥米容納稀彌山,不都是十分無聊的問題嗎?
佛言:合理的思惟,看見前面,看見後面,也看見中間的人,會比較靠近真理。
茶說:親近我的人們都能体悟到沒有絕對的理性和絕對的感性。那些偏一邊的可憐人,就會永遠吃不到好茶。
佛言:因為有名,所以是空虛的。
茶說:對極了。因為茶味的變化實在太難預測,所以人們應該懂得在變化當中体悟無常生滅。
佛言: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各派的修行者們都是盲目的,依賴論辯來過日子。
茶說:英雄所見略同。各人因果各人了。各人茶味各人曉。可以分享,切勿諍辯。
佛言:苦,就是被束縛而不能作主。
茶說:苦就是苦盡甘來。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都是苦。吃完苦,才知有甘。自甘束縛,才是真苦。
佛言:人生無常,苦空無我。
茶說:人生如茶,知苦回甘。
佛言:不被喜愛的事物所惑,也不被厭惡的事物所惱…
茶說:這些通通跟我沒有關系,要看吃茶人的心情……
佛言:人格的完成者,体認生死的根源…如清涼的湖水…歸於寂靜。
茶說:茶格的完成者,体認和美的生命…如涼風習習,高香幽遠…。
佛言:溪水流動嘩嘩作響,海水流動靜默無聲。
茶說:茶人細啜靜默,庸人飲茗高談。
佛言:摒棄對愛慾的貪念,既無所取,也無所棄,便能平靜的生活。
茶說:別對我太執著,借我作橋,渡過彼岸,就不會被煩惱所支配。
佛言: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茶說:新茶老茶,悉皆備嘗,日子一樣要過喔……
作者注:本文能夠順利寫成,皆拜中村元‧《原始佛教》平實的詮釋。本文中凡「佛言」內容,大部份直接引用該書之中譯譯文。
2010年1月31日星期日
話茶禪
禪有作用,喻鏡能映物,若受塵敝則失其作用,就不是禪。
作用用心,倆不相離,也不能對待。
作用用心是一体的。就品茶這一事言,心,可以用得很極致,也可以用得很孤狂。
茶有貴氣,它真的很嬌貴;要學習怎樣用心,品茶無疑是很好的入手處。
簡單說,一心品茶,用心品茶,隨緣了知茶的種種,不起心動念,觀因緣生滅,即是茶禪。
品茶當中,用心當中,眼耳鼻舌身意,都有涉及。
以四念處品茶,最能体悟茶禪三昧。一時佛在眾妙香山,深情切茶,禪機乾乾,問汝能作得主否?
如前述,禪是能作用,所作用。品茶也可以很禪。
茶禪的先決條件就是:放下!放下六根攀染,一心品茶。
品,用三口。那三口?身口意三口。
是故品茶的過程中,身的受用由鼻入,手入、耳入。顯出動態的優雅。
口即指舌覺,反嘗自心、自味。兼及言談往來威德內儉。
意,指一心一意隨茶汁的氣、味,顯出種種自在無礙境界。
口不多話,慢慢地品進去茶禪裡。
茶禪有理、体、用之權別。
理即指技術層面的。体即一心一意。這是指內業。用,尤其重視借茶的風雅,以外相應內心,培養自心的素養。
中國茶學家莊晚芳,提出了「茶德」一說。
茶德精神可概括為:「廉、美、和、敬」四字,尤其重視「和」──和誠處世,建立美好的人際關系。
韓素音指出:「茶是獨一無二的真正文明飲料,是禮貌和精神純潔的化身。」這是指外業。
茶禪的如是我聞,若果聞不出甚麼体悟,眼下的一切好像都是死物,心下亦都死了,枯死的。
茶禪是品出來的。是誰?品到了那一界裡去?是你某某的眼角尾散發出橙黃色的眸光走漏了消息!
通常茶道中人容易有兩種偏執:其一,執於茶類的優劣﹝當然魚目混珠的雜茶吃多無益﹞,其二,執於主觀的種種觸受。刀很利但不能切割自身,茶固然香但它不是禪。
茶禪宜過渡到另一層次裡。讓品茶回到品茶。
鄭板橋啜茗,「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甚合大乘菩薩精神。
茶禪可以牛飲有聲,更宜細啜斯文。小口細啜百千劫,茶香遍及華嚴界!
讓茶杯中的波光,在眼下滑動著,在鼻前飄揚著,徐徐由舌尖引入,有如天降甘露,時而萬泉逐川,時而流入萬石岩之間隙,顰齒生香,懵懵懂懂,仿佛深淵下有小魚游動。
滋味滿滿。「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
杜子曰:捨爾靈龜,觀我品茗。有詩為證:
眾妙苦香茗作舟,淺灘湍流輪輪轉
忽忽迷航陷深淵,乍現平川大海流
品茗的時候,要身口意相應。
如果能不時調息,裡應外合,功夫應手,得手應心,得心忘言。一念即登彼岸。
過境即墮紅塵。講爽罷啦!茶禪果是這麼便宜事,通通可以拿去賣!
茶禪的「解深密意」還須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作息,要善心觀照用心。隨緣度日。直心是道場裡頭住著半個癡人。
對境現起時,用心緣覺當中,做半個智人。起心動念要知身在何處,境界現起明了因緣。
你怎樣品出茶禪三昧?你就如法品一品自心用心。
又如隨緣度日,遇到所惡之人就在眼前一起品茶;這種茶禪可以禪到風雷地動。亦可禪到涼風習習。
冷眼看閣下,一佛尚未出世,七佛急到出煙。末了,敬您一盅:─
茶、上茶、好上茶
口、徊口、品三口
作用用心,倆不相離,也不能對待。
作用用心是一体的。就品茶這一事言,心,可以用得很極致,也可以用得很孤狂。
茶有貴氣,它真的很嬌貴;要學習怎樣用心,品茶無疑是很好的入手處。
簡單說,一心品茶,用心品茶,隨緣了知茶的種種,不起心動念,觀因緣生滅,即是茶禪。
品茶當中,用心當中,眼耳鼻舌身意,都有涉及。
以四念處品茶,最能体悟茶禪三昧。一時佛在眾妙香山,深情切茶,禪機乾乾,問汝能作得主否?
如前述,禪是能作用,所作用。品茶也可以很禪。
茶禪的先決條件就是:放下!放下六根攀染,一心品茶。
品,用三口。那三口?身口意三口。
是故品茶的過程中,身的受用由鼻入,手入、耳入。顯出動態的優雅。
口即指舌覺,反嘗自心、自味。兼及言談往來威德內儉。
意,指一心一意隨茶汁的氣、味,顯出種種自在無礙境界。
口不多話,慢慢地品進去茶禪裡。
茶禪有理、体、用之權別。
理即指技術層面的。体即一心一意。這是指內業。用,尤其重視借茶的風雅,以外相應內心,培養自心的素養。
中國茶學家莊晚芳,提出了「茶德」一說。
茶德精神可概括為:「廉、美、和、敬」四字,尤其重視「和」──和誠處世,建立美好的人際關系。
韓素音指出:「茶是獨一無二的真正文明飲料,是禮貌和精神純潔的化身。」這是指外業。
茶禪的如是我聞,若果聞不出甚麼体悟,眼下的一切好像都是死物,心下亦都死了,枯死的。
茶禪是品出來的。是誰?品到了那一界裡去?是你某某的眼角尾散發出橙黃色的眸光走漏了消息!
通常茶道中人容易有兩種偏執:其一,執於茶類的優劣﹝當然魚目混珠的雜茶吃多無益﹞,其二,執於主觀的種種觸受。刀很利但不能切割自身,茶固然香但它不是禪。
茶禪宜過渡到另一層次裡。讓品茶回到品茶。
鄭板橋啜茗,「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甚合大乘菩薩精神。
茶禪可以牛飲有聲,更宜細啜斯文。小口細啜百千劫,茶香遍及華嚴界!
讓茶杯中的波光,在眼下滑動著,在鼻前飄揚著,徐徐由舌尖引入,有如天降甘露,時而萬泉逐川,時而流入萬石岩之間隙,顰齒生香,懵懵懂懂,仿佛深淵下有小魚游動。
滋味滿滿。「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
杜子曰:捨爾靈龜,觀我品茗。有詩為證:
眾妙苦香茗作舟,淺灘湍流輪輪轉
忽忽迷航陷深淵,乍現平川大海流
品茗的時候,要身口意相應。
如果能不時調息,裡應外合,功夫應手,得手應心,得心忘言。一念即登彼岸。
過境即墮紅塵。講爽罷啦!茶禪果是這麼便宜事,通通可以拿去賣!
茶禪的「解深密意」還須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作息,要善心觀照用心。隨緣度日。直心是道場裡頭住著半個癡人。
對境現起時,用心緣覺當中,做半個智人。起心動念要知身在何處,境界現起明了因緣。
你怎樣品出茶禪三昧?你就如法品一品自心用心。
又如隨緣度日,遇到所惡之人就在眼前一起品茶;這種茶禪可以禪到風雷地動。亦可禪到涼風習習。
冷眼看閣下,一佛尚未出世,七佛急到出煙。末了,敬您一盅:─
茶、上茶、好上茶
口、徊口、品三口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2010年1月24日星期日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疾病的希望

200110,己丑年丁丑十二月初六,庚午
週三。陰雨
重點看了《疾病的希望/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它將會是我相學的重要參考書!我對這方面的知識早已有之,只是零零碎碎的。本書作者恐怕是第一個嘗試將現代心理與東方的經驗結合起來的!所謂東方就是指印度和中國,作者選對了參考對象。
本書的精神特色可以說是超越了弗氏心理分析。將來要超越這本書的精神特色,恐怕是將它與靈界的作用連結起來。即言:人類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跟不具形體的靈界取得聯繫?
這個之後,才輪到對因果靈界的了解上!
看了這本書:《疾病的希望/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大象啟蒙!或者是羊蹄裹足?胥視個人的現世報!我想要抄下書末一份簡報如下:
附錄一、器官和身體部位的心理意義
血液:生命力、活力
骨頭:堅定、規範的履行
肌肉:移動性、柔軟度、活動力
皮膚:劃分界限、規範、接觸、溫柔
頭髮:自由、力量
眼睛:洞察力
耳朵:服從
鼻子:力量、驕傲、性慾
嘴巴:願意接受
牙齒:攻擊性、活力
牙齦:天生的自信
喉嚨:恐懼、焦慮
頸部:恐懼、焦慮
背:挺直
四肢:移動性、柔軟度、活動力
手:理解力、行動的能力
腳:了解、堅定不移、根深蒂固、謙遜、服從
手指和腳指:攻擊性
膝蓋:謙遜、服從
心臟:愛的能力、情緒
肺臟:接觸、溝通、自由
肝臟:分辨力、哲學、宗教
膽囊:攻擊性
胃:感受、接受性
小腸:處理、分析
大腸:貪婪、潛意識
腎臟:伴侶關係
膀胱:壓力的釋放
性器官:性慾
陰莖:力量
陰道:自我臣服
若以本人學道家相理的經驗來看,洋人作者的歸納其實是很東方的,其說理是可以見證的。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答案
──附語:贈書喜戒禪師《正念的四個練習》一部以祝友人新婚之囍
甲、寄調:
駐馬聽 之 舞
元‧白樸
鳳髻盤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
謾催鼉(tuoˊ)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神。
錦纏頭,劉邦錯認風前柳。
乙、
旁觀者 之 答案
地球村‧廖了
忝臻而立,三命走過其二半。旁觀答案,此生倫理方知始。
七情六慾似茶茗,悲歡離合演戲場。
泣鬼神,一朝驚起風前柳。
注:
1) 道家“三命”指人的一生有三種對“天命”發生關鍵性的影響的三個階段:
一、嫁娶;二、遷涉喪埋;三、本命生辰及子命生辰。
2) 鼉,一種鱷類;鼉鼓,用鱷魚皮製成的一種鼓。
3) 《梁州》元代的一首流行歌曲。
4) 飛燕比喻舞女比美漢宮趙飛燕。
5) 劉邦比喻“駐馬聽”的過客,被舞女的美姿所吸引。
甲、寄調:
駐馬聽 之 舞
元‧白樸
鳳髻盤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
謾催鼉(tuoˊ)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神。
錦纏頭,劉邦錯認風前柳。
乙、
旁觀者 之 答案
地球村‧廖了
忝臻而立,三命走過其二半。旁觀答案,此生倫理方知始。
七情六慾似茶茗,悲歡離合演戲場。
泣鬼神,一朝驚起風前柳。
注:
1) 道家“三命”指人的一生有三種對“天命”發生關鍵性的影響的三個階段:
一、嫁娶;二、遷涉喪埋;三、本命生辰及子命生辰。
2) 鼉,一種鱷類;鼉鼓,用鱷魚皮製成的一種鼓。
3) 《梁州》元代的一首流行歌曲。
4) 飛燕比喻舞女比美漢宮趙飛燕。
5) 劉邦比喻“駐馬聽”的過客,被舞女的美姿所吸引。
2010年1月17日星期日
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
家有囍事
140110,己丑年丙子十一月三十,甲子,週四。
即時寫一則SMS短詩發給曾。祝賀她的次女出閣。
詩中醒句是:“但願親情如新客,總是有佳音”。如果人人做到這一點,就必然家和萬事興!
﹝家有囍事﹞
祝你有女出新閨,
人生嫁娶多閒事,
六親新陳與代謝,
好像送西風,
年年今日有遠方,
但願親情如新客,
總是有佳音。
又、“年年今日有遠方”之句,是取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神韻,表示出門的親人,久久回來一次好像遠方的老友回來,總會稍來佳音的吧?那一種“遠方”的感覺和神韻,只中文字得以呈現出來!有人會反駁,這個時代交通很方便,已經沒有“遠方”了!這種思維態度,太淺薄了,不值一笑!其實,在佛境界,祂們一念就行可是祂們的遠方更遠。
以前寫歪詩,沒有詩解﹝屍解﹞所以留了痕跡,無端惹來是非。
可是這種詩境不如說是我生命中的理想!
更不如說是,我對人生托以厚望。
即時寫一則SMS短詩發給曾。祝賀她的次女出閣。
詩中醒句是:“但願親情如新客,總是有佳音”。如果人人做到這一點,就必然家和萬事興!
﹝家有囍事﹞
祝你有女出新閨,
人生嫁娶多閒事,
六親新陳與代謝,
好像送西風,
年年今日有遠方,
但願親情如新客,
總是有佳音。
又、“年年今日有遠方”之句,是取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神韻,表示出門的親人,久久回來一次好像遠方的老友回來,總會稍來佳音的吧?那一種“遠方”的感覺和神韻,只中文字得以呈現出來!有人會反駁,這個時代交通很方便,已經沒有“遠方”了!這種思維態度,太淺薄了,不值一笑!其實,在佛境界,祂們一念就行可是祂們的遠方更遠。
以前寫歪詩,沒有詩解﹝屍解﹞所以留了痕跡,無端惹來是非。
可是這種詩境不如說是我生命中的理想!
更不如說是,我對人生托以厚望。
〈花灑物語〉
130110,己丑年丙子十一月二十九,癸亥,週三。
昨夜臨睡前構思得一首。
〈花灑物語〉
詩人說山中只有天上的白雲最多,
春天已經過去了,他還不回來嗎?
花枝都已剩下葉子了呀!
唏里嘩喇你來啦!
花灑傻傻地笑著,
你劃下一道彩虹,
我也在想著春暖花開的季節,
還遇著下雨哪!
簡體字不能呈現我要的感覺﹝本人對每一個中國字都有感覺﹞,花灑之灑,簡體字變成“洒”,很令人反感!她只差一劃就會變成酒,風馬牛不相及。
其中,花“灑傻傻”是象音字,形容花灑所發出的聲音。
簡體字好像捨棄了這些象音字比如“唏里嘩喇”?
從字面上來解釋,這詩應當這樣來解,很卡通式的:
一群缺水的花草嘰嘰喳喳在投訴天氣很乾燥,
在她們的世界裡,彷彿就是在“山中”,只能見到很多白雲飄過,不見雨到來,甚至於誰家誰家花枝的花朵都已提早凋謝,只剩下枝葉了!
突然有雨水來了,原來是花灑,
﹝傳說﹞天氣乾燥突然有水就會有彩虹,真的有彩虹了耶!
哈哈!
前一段是抄襲自魏晉古詩,下一段才是本人的啟發,“春暖花開”也是詩句,但是她已經成為公認的成語。
附:魏晉古詩、
一、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弘景是中醫泰斗也是修道犀燭,文武皆宜,皇帝有惑也要請教他,所以外號山中宰相。
二、蕭子顯‧春閨思
金羈遊俠子,綺機離思妾。
春度人不歸,望花盡成葉。
GP效應:
本人才沒有信手拈來的功夫,還是老辦法:
隨意取來一本詩集是《魏晉南北朝詩精品》,心中默念想寫一詩送給某人,請給我啟發!一翻就是兩首,分左右兩頁。
今早想抄回原文作為紀念,老尋不著,一急就喝一聲:“給我找到”,一翻就是這兩頁!
昨夜臨睡前構思得一首。
〈花灑物語〉
詩人說山中只有天上的白雲最多,
春天已經過去了,他還不回來嗎?
花枝都已剩下葉子了呀!
唏里嘩喇你來啦!
花灑傻傻地笑著,
你劃下一道彩虹,
我也在想著春暖花開的季節,
還遇著下雨哪!
簡體字不能呈現我要的感覺﹝本人對每一個中國字都有感覺﹞,花灑之灑,簡體字變成“洒”,很令人反感!她只差一劃就會變成酒,風馬牛不相及。
其中,花“灑傻傻”是象音字,形容花灑所發出的聲音。
簡體字好像捨棄了這些象音字比如“唏里嘩喇”?
從字面上來解釋,這詩應當這樣來解,很卡通式的:
一群缺水的花草嘰嘰喳喳在投訴天氣很乾燥,
在她們的世界裡,彷彿就是在“山中”,只能見到很多白雲飄過,不見雨到來,甚至於誰家誰家花枝的花朵都已提早凋謝,只剩下枝葉了!
突然有雨水來了,原來是花灑,
﹝傳說﹞天氣乾燥突然有水就會有彩虹,真的有彩虹了耶!
哈哈!
前一段是抄襲自魏晉古詩,下一段才是本人的啟發,“春暖花開”也是詩句,但是她已經成為公認的成語。
附:魏晉古詩、
一、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弘景是中醫泰斗也是修道犀燭,文武皆宜,皇帝有惑也要請教他,所以外號山中宰相。
二、蕭子顯‧春閨思
金羈遊俠子,綺機離思妾。
春度人不歸,望花盡成葉。
GP效應:
本人才沒有信手拈來的功夫,還是老辦法:
隨意取來一本詩集是《魏晉南北朝詩精品》,心中默念想寫一詩送給某人,請給我啟發!一翻就是兩首,分左右兩頁。
今早想抄回原文作為紀念,老尋不著,一急就喝一聲:“給我找到”,一翻就是這兩頁!
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友人即诗------Tanarimba
妲娜琳芭
远离喧哗
山峦起伏
绵延百里
树林耸天
山色朦胧
青峰如黛
四方八枳
千山拥戴
林海涛声
蔓延铺开
瀑泉流川
潺潺山溪
云雾缭绕
山水融合
山庄楼阁
云间烟火
点缀其中
依山而居
依水而寝
心境平和
赏心悦目
延年益寿
远离喧哗
山峦起伏
绵延百里
树林耸天
山色朦胧
青峰如黛
四方八枳
千山拥戴
林海涛声
蔓延铺开
瀑泉流川
潺潺山溪
云雾缭绕
山水融合
山庄楼阁
云间烟火
点缀其中
依山而居
依水而寝
心境平和
赏心悦目
延年益寿
讀書偶得
Religion一字
字根源自拉丁文的re-lig-are
意即"重新結合"、"再度連接"
至於現代中文裡的¨宗教"一詞
則借用日文翻譯的外來語
即言以"重新結合"、"再度連接"來詮釋宗教是很理性公正的
中國古周的政府一度禁止民間通靈
絶地天通,衹許高官可以通
走到我的時代
大道降於庶民
理論上有即成的方法可以讓全民通靈
無形無象,一點就通,這一夥
將來必為宗教和靈學的革命家
在現代靈學的視角上觀照:
有必要建立與世俗宗教區別的理論精神與定位
恐怕要著落在這個最根本的定義
即已有方法可以令人一點就通
"再度連接"早已忘記久遠的祖源
即言"再度連接"的方式是無形無式的
那麼不久的將來,世界的靈學準要走出徹底解放形式的巢臼
有迹象是那麼擺明著它决心走向多元多維的路綫
好象是以奉獻為最高標的
以靈我同度、人神同度為總原則
字根源自拉丁文的re-lig-are
意即"重新結合"、"再度連接"
至於現代中文裡的¨宗教"一詞
則借用日文翻譯的外來語
即言以"重新結合"、"再度連接"來詮釋宗教是很理性公正的
中國古周的政府一度禁止民間通靈
絶地天通,衹許高官可以通
走到我的時代
大道降於庶民
理論上有即成的方法可以讓全民通靈
無形無象,一點就通,這一夥
將來必為宗教和靈學的革命家
在現代靈學的視角上觀照:
有必要建立與世俗宗教區別的理論精神與定位
恐怕要著落在這個最根本的定義
即已有方法可以令人一點就通
"再度連接"早已忘記久遠的祖源
即言"再度連接"的方式是無形無式的
那麼不久的將來,世界的靈學準要走出徹底解放形式的巢臼
有迹象是那麼擺明著它决心走向多元多維的路綫
好象是以奉獻為最高標的
以靈我同度、人神同度為總原則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2010年1月7日星期四
2010年1月6日星期三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订阅:
博文 (Atom)